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5节 (第2/3页)
为什么不考虑制造电动自行车呢?” ??都想到电动汽车了,又是自行车厂,有现成的生产设备,竟然会想不到电动自行车? ??林蕊委实觉得匪夷所思。 ??陪同的村支书下意识地笑起来:“这自行车不都是蹬轮子的嚒,还怎么装电动啊。” ??林蕊奇怪:“摩托车不也两个轮子,谁自己蹬着车往前走啊。” ??既然都想到汽车不用汽油改用电力了,为什么不想想将四个轮子改成两个轮子? ??我们国家可是自行车大国! ??即使是三十年后,自行车依然穿梭于大街小巷。虽然共享单车坑死了一帮创业者,但自行车有市场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比起困难重重的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无疑更有现实可行性。 ??首先,你不用说服消费者花个十几二十万买辆汽车啊。 ??林蕊转过头找卢定安:“卢哥,你还记不记得那个装在钐镰上的发电机,把它改装在自行车上,不就能自动推着车子走了嘛。” ??说起来,她当时想到电动钐镰,还是靠上辈子见过的电动自行车的启发呢。 ??“你们想想,电动自行车是不是能够避开电动汽车的一众陷阱?首先,考虑依靠自行车出行的人都不会走的太远,三四十公里就差不多了。这就意味着对蓄电池的要求不会像汽车一样高。同样的,充电的难题也更好解决。” ??自行车灵活啊,骑着车去当班,直接在单位就能充上电。也因为这样,它不需要非得再额外建造充电站。 ??“现在一辆摩托车就好几千甚至好几万,一般人根本买不起,而且排气濡染又严重。自行车不一样,装了电动机之后,价格应该也能控制在摩托车以下吧。” ??林蕊记得上辈子林主席买来代步的电动自行车好像就两三千块钱。 ??现在生产电动车,应该……比三十年后便宜吧? ??她想想现在自行车已经二百块,有点儿不敢确定,只能满怀期待地看着厂长。 ??关于成本控制,这儿总没有比他更清楚情况的人。 ??众人都沉默起来,率先打破这凝滞状态的人竟然是王教授:“电动自行车,技术上是可行的。二十世纪初,就有人申请过滚轮式后轮摩擦驱动电动自行车。” ??林蕊被这名词绕晕了,十分佩服博闻强识的王教授。 ??现在可没有手机上网搜索引擎,他的脑袋就像个资料库。 ??林鑫偷偷告诉妹妹,王教授是公认的天才,自学能力惊人,拥有过目不忘之能。 ??当初学校安排他接待外国同行。他短短两天时间翻阅对方的著作,连每个细节点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林蕊决定识相地保持沉默。 ??她一个学渣,在如此残忍残酷残暴的冰冷世界中,还能说些什么呢? ??镇领导听到王教授的高论,顿时眉开眼笑:“教授,那您说说,咱们时候时候能投入生产?” ??王教授丝毫不掩饰跟看怪物一样的眼神:“你以为搞科研是上牙齿碰到下嘴唇就能完成的事?一项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花费的时间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林蕊在边上暗自叹气,这位王教授还真是会得罪人啊。 ??好好的话,愣是被他说得这样难听。 ??王教授转过头看陆教授:“怎么样,老陆,这事儿你愿不愿意干?你要干的话就把你的研究生拉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