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子的外室美人 第48节 (第1/3页)
??“学生只当他压力过大,然而又听他接着说‘这功名是我偷来的,不,是他们塞给我的,我不要,我不要’,说到后面甚至状若癫狂,拽着学生的胳膊,一个劲问‘怎么办,怎么办’。 ??“学生回房后,越想越觉得不对,故来击鼓告状,望大人查清此事。若纪惟当真舞弊,该依律处置,维护科考公平,若他未舞弊,说出这番话或许有别的内情,亦望大人能查出真相。” ??秦沂一番言辞恳切,但手中确无证据,省试在即,杜怀忠同礼部侍郎商议后,决定暂不对纪惟做任何处置,让他照常参考,同时暗中到其籍贯所在的江南东道余杭郡调取解试答卷。 ??然而二月初九,春闱开考当日,纪惟竟不知所踪。 ??直到次日,他的尸体被渔民从河中打捞上岸,仵作验尸后认为乃系谋杀。 ??京兆府将疑似舞弊案与谋杀案并为一案,因牵涉京城与地方多个部门,又事关科举,兹事体大,此案移交至大理寺。 ??大理寺少卿薛亭却发现了另外的端倪。 ??鼎玉楼的雅间内,薛亭将纪惟的解试考卷呈至裴策面前。 ??裴策面沉如水,淡淡扫过此人笔迹,周身气度渐渐寒下去。 ??裴策此前追查矫诏上是何人仿写他的字迹,未有头绪。 ??对于精通书法之人而言,仿写常人笔迹并不难,然而仿出功力同样深厚甚至在其之上的笔迹,哪怕经年临摹,亦未必能以假乱真。 ??裴策少时在国子监学习,被立储后师承太子少傅,又另有名家教授书画。然而真正对裴策书法影响最大的,是其舅虞鹤延。 ??裴策幼时,虞氏一族尚未没落,其舅虞鹤延也曾是当世有名的才子,教导裴策良多,他的书画皆于幼时打下基础,笔迹也在那时得以塑造。 ??裴策后来的老师,皆有字帖于坊间流传,颇受文人追捧。然而虞家败落后,虞鹤延的字帖已不可寻。而这恰是仿写裴策字迹的关键。 ??然眼前举子纪惟的笔迹,形与骨有九成虞鹤延遗风。 ??第57章 线 “兄长。” ??虞氏没落已是十余年前的事。在上位者的施压下, 十余年的时间,似乎足以全然抹去当年风采卓绝的一代才子虞鹤延存在过的痕迹。 ??年轻的文人们,已无可能写出这样一手字。年长者亦刻意避讳, 即便当年有过那么一段时间, 临摹虞鹤延字帖, 也早已在十余年间改尽书写习惯, 再拾不回。 ??而纪惟多年不第,年岁并不轻, 又身处江南, 远离长安,或许当年曾收藏虞鹤延字帖, 因督查不严等种种缘故, 临摹多年,养成这一手字。 ??有这九成风骨做基础,要仿裴策字迹,加以练习并非难事。 ??裴策指节缓缓轻扣桌案,将目光漫然收回,喜怒不显,向躬身立于一旁的薛亭示意道:“薛少卿请坐。” ??薛亭拱手一礼:“谢殿下。” ??薛亭在裴策下首坐下。小二为他添上茶水。他并未饮茶, 接着禀道:“纪惟于去年八月通过解试后, 九月便到了京城, 投宿在一家客栈备考。时间上,足够写下那封矫诏。 ??“倘若秦沂证词为真,微臣推断,或许是有心之人发现了纪惟的字迹,想要加以利用,故助他通过秋闱, 诱他来到长安,而舞弊一事,正好成了威胁他做事的把柄。 ??“微臣唯一不解的是,八月时,幕后之人如何未卜先知,料到安西节度使将会起兵谋反?当真有人能有如此通天的耳目与谋算?” ??幕后之人,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西北军情,且神不知鬼不觉将矫诏寄出,已足见其手段。然而若是他早在八月便已知悉此后安西节度使的动向,其势力未免过于强大,朝中若真有这样一股力量,裴策岂会毫无所觉? ??雅间临水的支摘窗半开,清风徐徐。裴策指腹慢悠悠捻过汝窑淡天青釉茶盏的杯壁,漫不经心道:“又或者他的用意,本不在于江家,而在于孤。” ??寻一个能够模仿太子笔迹的人,日后总有用武之地。只是恰好撞上节度使谋反,便顺势而为,既扳倒了定北侯府,若这封矫诏被人发现,又能栽赃给裴策,一箭双雕。 ??薛亭沉吟道:“殿下英明。” ??裴策神色漠然,不置可否,转而问薛亭:“去年冬狩之日后,孤命你查探教唆二皇弟诱海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