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78) (第3/4页)
??人醒了,意识不清楚?
??两名医疗志愿者已经提着担架赶了过来。
??询问情况以后,随即意识到,这名跑手出现的问题并非他们两名仍在医学院念书的学生可以处理的。
??温杨和张路之帮忙将该名跑手抬上了简易担架,将人抬到了路旁。
??医疗志愿者刚才已经呼叫了急救医生,在近点处的急救车当即往这边开来。
??简沐姿到达现场
??经检查,男性跑手的各方面生命体征尚未恢复正常、仍然处于大量缺水状态,需要送往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救治。
??男性跑手随即被赛事现场负责运送伤员的急救车送往了医院。
??此前,急救中心将派往赛事现场的急救队分为了两拨。
??一拨负责现场救治,一拨负责将伤员送往医院。
??简沐姿所在的急救队只负责现场救治。
??经过现场检查后,需要送医的伤员将转给负责运送伤员的急救队。
??赛事进入到最后段,比赛开始时的平静成为了过去。
??参赛人数上十万人,意味着不可控因素万里可挑一。
??男性跑手在晕倒后意识不清、短暂失忆,只是急救队今天处理的第一个突发case。
??在赛事正式进入后半段以后,急救队开始奔忙在短途之间,难得停歇。
??等到半天的赛事结束,急救队已经抢救了三名心脏骤停的跑者,其中还包括了一名专业运动员。
??如果说业余跑者是因为不进行锻炼就冒然参赛而产生了不良后果,那么专业跑者都有可能面临的猝死情况,是不是更能让心血来潮的参赛者诚知生命可贵呢?
??好在抢救及时、抢救尽力,急救队将三名跑手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今年的马拉松比赛只有小伤、没有亡,也不知道明年是不是也依然能够得到幸运的照拂。
??其实细究起来,三名跑手的年纪都尚轻。
??19岁的大二学生,29岁的公司职员,23岁的专业运动员。
??通通是没有超过30岁的年纪,按理说,应当都是最好的身体状态。
??可正如同马拉松比赛少有长者参赛一般。
??越是年轻人越容易以年轻自居、以年轻的身体康健自居。
??明知道不经锻炼冒然参赛不可以,甚至在报名前后也萌生了一些锻炼计划。
??但总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原因,耽搁或是推后了自己的锻炼进程。
??于是到了马拉松比赛当口,冒然参赛便成为了常态。
??而为了一纸完赛证书可供炫耀而苦苦硬撑,也成为了这项比赛的常态。
??老人们常讲:
??淹死的,几乎都是会游泳的。
??这话不无道理。
??清楚风险、不强撑的人才能避开可控的危险。
??对讲机里传来了收队指令。
??张路之跟着温杨沿路寻着熟人熟车,总算在一公里外的山脚找到了急救队三人。
??陈飞和刘易已经仰躺在了急救车里
??两人握着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马拉松比赛的宣传单,呼呼的给自己扇着风。
??人跟牛似的喘着气。
??白色的急救制服已经紧贴在了身上,想必是被汗给吸附住了。
??你们这也太辛苦了吧?
??别提了!
??陈飞现下口干舌燥的,实在懒得哆嗦。
??一个礼拜储存的体力,基本贡献给了心肺复苏按压。
??得亏还有俩医疗志愿者搭把手,否则啊,他们仨的手都得报废了。
??难怪当初听说他们队被分到赛程的后半段,有一兄弟露出了同情似的目光。
??合着是因为后半段最容易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