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风光:一带一路上那些国家的地理人文(套装10册)_第一章 印象俄罗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印象俄罗斯 (第11/13页)

马拉市地处伏尔加河中游,位于萨马拉河与伏尔加河的交汇处。这座城市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工业却比较发达,是全州著名的工业中心之一。
  ◎从城堡到城市
  阳光明媚的萨马拉市一景
  萨马拉市于何时建城,史上并无详细记载,只在1586年的某份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现有关它的记载。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统治时期,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同时保障从喀山到阿斯特拉罕之间沿伏尔加河水路运输的安全,人们开始在萨马拉河口岸旁边修筑城堡。到了1688年,此地人口渐渐集中,萨马拉城堡遂改名为萨马拉市。
  彼得大帝统治时期,萨马拉先于1708年划入喀山省,后又于1719年划入阿斯特拉罕省,当时这里约有200多户人家。到了19世纪中期,它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5万人口、小麦产量居于全俄之首的中型城市。此处的商贸活动尤其兴盛,城内分布着三四百间商铺,每年还举行三次大型集市,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许多客商前来参加。由于萨马拉一带拥有丰富的硫、磷钙土、石灰石、白云石、石膏、黏土等矿藏,19世纪末期,采矿产业开始悄悄崛起,市区周围陆续建起了大大小小46个工厂。
  1900年,萨马拉市建起了第一座电站,电力的普及让初露苗头的工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其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市区一带总计出现了90多个工业企业。与此同时,乌拉尔也在逐步成为萨马拉市的钢铁供应地,该市开始积极发展建材工业,奠定了建立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的基础。
  ◎战时的首都
  1935年,萨马拉更名为古比雪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迫于德军的疯狂进攻,苏联政府的主要部门和外交使团陆续迁来,萨马拉由此获称“战时的首都”。莫斯科、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等大型城市的企业和来自西部的一些大规模机器制造企业、航空企业也疏散至此,无形中加强了该市的工业发展潜力。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战争之苦的苏联人民走上艰难的重建之路。萨马拉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发展潜力,开始积极发展石油工业、航天工业、精密机床制造业、水力发电和汽车制造业。1991年后,该市重新起用以前的名字——萨马拉。
  俄罗斯联邦成立以后,经过20多年的稳定发展,萨马拉市的工业产业呈现出多头并举之势,该市主要以炼油和石油化工为主,兼具各类机械制造行业(石油天然气设备、精密机床、仪表、车辆、船舶、飞机)的发展。同时,它还是通往莫斯科、乌法、奥伦堡等地的铁路枢纽,以及重要的河港与航空港。
  在整个萨马拉州,与萨马拉市一起成为工业中心的还有陶里亚蒂市、新古比雪夫斯克市和塞兹兰市。这几大工业中心奠定了全州的工业发展基础,使得萨马拉州同莫斯科、圣彼得堡和乌拉尔经济区一起成为俄罗斯工业综合体的支柱。
  哈巴罗夫斯克:东南部的咽喉
  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一路向西,哈巴罗夫斯克定会为漫长的旅行制造出不少惊喜。作为俄罗斯东南部的咽喉之城,这座城市远比该地区的其他城市更富有活力。那梦幻般的阿穆尔河美景、宽阔的林荫大道、漂亮的俄罗斯建筑和时尚的城市夜生活,时刻都在展示这座城市的蓬勃之姿。
  ◎城市的名字
  让我们翻开世界地图,看向中国“雄鸡”的头部与俄罗斯交界之处。在俄罗斯境内,也就是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以东、阿穆尔河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上,哈巴罗夫斯克就位于乌苏里江与阿穆尔河汇合处的东岸,紧扼该地区之咽喉。
  哈巴罗夫斯克又称伯力城、伯力、波力,它曾是中国达斡尔部落世代居住的地方,早在17世纪时,叶罗费·帕夫洛维奇·哈巴罗夫远道而来,在这里进行过多次勘测,俄罗斯人遂以他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哈巴罗夫卡”。1858年,时任东西伯利亚总督的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伯爵率领沙俄军队与清军交战,侵占了这片土地,在此设置军事哨站,开始了最初的建城史。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这里及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从此划入沙俄,不再属于中国。1893年,哈巴罗夫卡在俄罗斯版图上被改名为“哈巴罗夫斯克”。
  ◎交通枢纽城
  1916年,西伯利亚大铁路竣工,符拉迪沃斯托克至哈巴罗夫斯克段顺利通车。1940年,随着沃洛恰耶夫卡至苏维埃港的铁路建成,本地交通条件得到了更大改善。其后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哈巴罗夫斯克渐渐发展成为俄罗斯在东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河港及航空要站。同时,它还是该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
  哈巴罗夫斯克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构建起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各大航空、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线实现了它与中国主要口岸城市的对接,加强了面向周边的辐射能力。哈巴罗夫斯克的北面有共青城、雅库茨克、马加丹、堪察加半岛,南面有乌苏里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西面是俄罗斯其他地区,各种商业贸易活动比较频繁。此外,哈巴罗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