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印象伊朗 (第10/16页)
一体,远远看去像是一座有着40根柱子的宫殿,故而得名“四十柱宫”。这座宫殿的室内四壁和天花板上,绘有当年波斯同奥斯曼帝国以及印度作战的大型壁画,生动反映了历史上的战场景观。 礼拜五清真寺在伊朗的很多城市里都可以见到,伊斯法罕的这座礼拜五清真寺虽然不能和伊玛目清真寺、卢特夫拉清真寺相比,但它是全伊朗拥有最大庭院的一座清真寺。该寺建成于11世纪末期或12世纪初期,庭院长76米、宽65米,中央有一座大理石砌成的池塘,池边饰有精美的花纹,池中显现出四座“伊旺”的合影。如果观者足够细心,可以从这座清真寺里发现伊朗自11世纪以后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 在伊斯法罕城西6千米处,还有一座建于蒙古统治时期的陵墓,名叫迈纳勒·琼邦,它包括一座墓碑和两座宣礼塔。两座宣礼塔比较特别,人送美名“摇晃塔”。当游客爬上狭窄的楼梯,登上其中一座塔并倚靠墙体猛力晃动时,塔身会左右摇晃,奇怪的是,它对面的另一座塔也会开始摇晃。人们发现它们虽然易于撼动,但在建成后的七百年里从未倒塌。 伊斯法罕大巴扎的大门 中东最古老的集市之一,大巴扎将相距1.7千米的礼拜五清真寺和伊玛目广场连接了起来。照片中是大巴扎靠近伊玛目广场的入口,这里是伊朗最大、商品最丰富的巴扎之一,在这里逛街,很容易就耗掉半天光阴。 17世纪时伊斯法罕出产的两件波斯陶器 ◎“真正的伊斯法罕” 进入新世纪之交,伊斯法罕焕发出新的活力。当本身固有的历史底蕴被全力激发,只需一次有力的推动与一次良好的时机,它便会加速起跳,重振雄风。在伊朗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伊斯法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一座仅次于首都德黑兰的工业城市。这里的轻纺工业非常发达,拥有数十家纺织厂,产品占到了全国纺织产品的一半以上,成为全国纺织业的中心。轻工业企业的规模也不小,主要涵盖了家用电器、水产品加工、食品、饮料、造纸等企业。同时,伊斯法罕还是伊朗的重工业基地,拥有现代化的冶金综合企业,钢铁年产量达数百万吨,不但能满足本国钢铁需要,且能持续不断地向国外出口。 伊斯法罕成为伊朗商业中心之一的最佳代表便是那座闻名世界的大巴扎。在波斯语里,“巴扎”是市场、集市的意思。伊斯法罕的大巴扎是一个由街巷组成的大迷宫,其标志性结构是“恰豪勒苏”,即可通向四面八方。它在上方盖有一个巨大的拱形圆顶,拱形圆顶上留有小孔,光线通过小孔射入,起到夏季遮荫冬季保暖的作用。大巴扎里面还建有茶馆、公共浴室甚至小花园,巴扎的中心主道长约5千米,四周辟有好几个相连的通道,通道两旁摆满了茶具、鞋帽、地毯、铜器等琳琅满目的小商品。由于规模浩大、品种繁多,很多人一度把它视为中东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巴扎,甚至将其称为“真正的伊斯法罕”。 丝绸之路上的南线要站发挥出惊人的潜能,伊斯法罕的盛名已在欧亚大陆再度崛起,这座浓缩着伤痛与荣耀的城市也将在整个中东国家里矗立成新的地标。 设拉子 玫瑰与夜莺之城 玫瑰花儿有多么芬芳迷人,夜莺唱得有多么婉转动听,设拉子就有多么令人难以忘怀。在几百年以前,伊朗的伟大诗人哈菲兹钟情于玫瑰与夜莺,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因而享有“设拉子夜莺”之誉。他去世以后被安葬在设拉子,人们遂把这座美丽的城市称作“玫瑰与夜莺之城”。 卡里姆汗城堡 18世纪,卡里姆汗大帝建立了赞德王朝,定都设拉子,并建造了这座王宫。这片规模庞大的建筑群面积达到4000多平方米,是设拉子最重要的古建筑之一。 ◎在战火中淬炼 世上有些地方注定是天生的浪漫,不管它曾遭受过多少苦痛,仍然会把最美的一面呈现出来。设拉子就是这样一个浪漫之地,流水潺潺、鲜花盛开,喷泉涌动、树木葱郁,宛如一片仙境。 然而,你知道这座城市背后隐藏的漫长历史吗?在几千年的战火淬炼之中,它没有被铁蹄踏灭,反正从滚滚硝烟中催生出惊人的美丽。 设拉子地处扎格罗斯山脉南部,靠近马哈尔鲁河,是法尔斯省的省会,距离德黑兰900多千米。在伊朗历史上,这座城市数次被立为王都,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 早在2500多年以前,居鲁士大帝开创波斯帝国之时,设拉子即已被定为国都。此后不久,大流士一世又在附近建起一座巨大的宫殿波斯波利斯。9世纪~10世纪,这里成为商贸集散地之一。到了12世纪~14世纪,设拉子经过突厥人、蒙古人的几番攻退,又艰难跻入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之列,一批波斯传统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也在此时相继涌现。 17世纪初,正值阿巴斯王朝统治之下,大将军伊玛目·郭利汗在法尔斯建立酋长政权,设拉子在这一段和平时期稳步向前发展。但到了18世纪,阿富汗人来袭,此地再燃战火,设拉子遭受重创。直至被纳入赞德王朝第一任统治者卡里姆汗·赞德的统治下,这座城市方才再度贵为王都,设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