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少年帝王_第三百六十章 热闹的洛阳(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章 热闹的洛阳(七) (第1/2页)

这才是真正的道士!
  就和后世的佛门一般。
  现在的和尚,喝酒吃肉就不必多说了,还杀人。
  种种戒律,还没有完善,其行为没有制约。
  完全没有融入中华文化之中!
  所以,刘辩不会在此刻大兴佛门。
  除非逼不得已。
  然而,道门也并非步入正轨。
  天下仍然有妖道作乱。
  刘辩怎么可能坐视不管?
  道人讲究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一旦道人有了政治立场,就有了敌我之分。
  道人一门心思治病救人、拯救苍生,刘辩不介意把他们供起来。
  甚至立圣人碑!
  可是看看张角,建立太平道,没救成百姓,反而让大汉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汉中张鲁,也割地而治。
  种种行为,都是对大汉的挑衅,完全不把刘辩放在眼里。
  该打压!
  还有一种江湖术士,没什么本事,却假借道家的名头,四处招摇撞骗……
  该抓!
  至于封衡这种医者,刘辩最为敬佩!
  就算是赶路,也不忘为人诊治。
  简直就是一步救一人!
  历史上,曹操广招天下异人,其中就包括封衡、华佗、左慈等一十六人!
  全都是大能之士。
  而今刘辩不过是重演罢了。
  汉室,始终是人心所向。
  当初甘始曾经问封衡,为何不出山。
  以他的医术,足以成为达官贵族的坐上宾。
  甘始反而被问得词穷了。
  “衡志在医术,心在民众。”
  “济世医疾,解除民苦, 衡平生足矣。”
  “岂能为名利而动心乎?”
  如今封衡为刘辩讲医,讲养生。
  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作为可以拉拢的人之一,刘辩允许封衡有一点小秘密。
  就算济世救人,也是追求不是吗?
  与刘辩交谈过后,封衡的第一句感慨就是:
  “黄巾之乱时,天下百姓多有饿死者,易子而食。”
  随后他话锋一转:
  “陛下登基不足十载,就改变了四州的面貌,可喜可贺啊!”
  “尤其是司隶,百姓富足……”
  封衡称赞了朝廷的功绩,出于怜悯之心,他还是忍不住提了一嘴:
  “只是异族之民、战败的大汉百姓,还请陛下同视之。”
  这怎么可能?
  且不说异族。
  若是安居乐业的百姓,和造反的叛逆一个待遇。
  定会衍生更大的不公!
  如此一来,岂不是人人都要造反?
  反正只要不当场死亡,就没事。
  至于百姓是被蛊惑的这种话……人傻做错了事,就不需要付出代价吗?
  更何况,刘辩只是让他们做免费劳力罢了,又不是没有活路。
  而封衡之所以会这么说。
  当然是只关心“医疗”方面。
  异族,最典型的就是战败的匈奴和羌人,做最苦最累的活。
  比如修路、兴修水利、挖矿之类的。
  倒不会让他们饿着。
  就是不能生病!
  一旦生病,就等于自生自灭。
  大汉百姓尚且救不过来,更何况是生病的异族?
  这个制度,没有完善。
  或许封衡是见到了什么,因此有此一说。
  刘辩的能力,足以改变这一点,只不过他还没有奢侈到那种地步。
  “陛下,人命关天啊!”封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