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招说:魏晋南北朝_第70章 智慧到绝顶的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章 智慧到绝顶的人 (第2/2页)

”的来历。
  九十万大军压境,东晋岌岌可危!
  东晋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万军队!
  九十个人揍十个人,这是傻子都猜得到的结局!
  可惜的是,打战不是打架,不是人多就会胜利的!
  就算是打架,也要分人的强弱,以及手里的武器。要是这十个人是特种兵,手里有先进武器,而那九十人是普通民众,那,胜负可就难说了!
  当然,这比喻不正确,因为秦军和晋军,什么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战斗力一样,武器也一样,唯独人数不一样。
  这样一说,我们知道了,局势很明显,那就是晋国必败!
  苻坚在攻打晋国之前,谢安早就做好了准备。
  太元二年(公元377年),也就是淝水之战的前六年,谢安不顾他人议论,极力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镇守广陵,负责长江下游江北一线的军事防守。而他自己则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
  谢玄不负叔父重托,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何谦等人,并训练出了北府兵。
  淝水之战前,苻坚也曾派军队几次攻打谢玄和谢安,算是为淝水之战热身,双方各有胜利。
  六年后,苻坚率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南下,志吞东晋!
  这消息一传来,建康一片震恐!
  傻子都知道,晋国要灭亡了!
  前秦是个强大到无法对抗的对手!
  他之前,已经消灭了北方的多个国家,完成北方一统!如今,晋国如何敌得过人家?
  在大家慌乱和悲哀的时候,谢安依旧镇定自若,他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军事,然后派谢石、谢玄、谢琰和桓伊等率兵八万人马前去抵御。
  八万人,就想抵挡住九十万人?以一挡十啊?你当晋国的士兵个个都是李小龙?
  谢安自然不会那么傻!
  他之所以只派出八万人马,除了手头上确实没有人马之外,那就是,他寻找到了前秦军队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前秦人马虽多,但是,是陆陆续续到,而且,还未站稳脚跟!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不是以一抵十,而是以一抵二,甚至是以一抵一!
  这就有胜算了!
  做任何事,包括打战,都是在掌握形势!谁把形势掌握了,做出正确的决断,谁就将胜利!
  苻坚的人马虽多,但速度慢,有前有后,难以一下子集中;东晋人马虽少,但非常集中。
  所以,这场战争,前秦适合缓战,只有缓,军队才能集合;东晋适合急战,只有急,才能趁对方还没集中!
  前秦的优势在于人多,东晋的优势在于人少!
  人少也是优势?
  是的,人少机动性就强,速度就快!
  这就是优势!
  谢安就是掌握了这样的形势,因此,要求谢玄迅速出战,这才有唯一的生机!
  大战在即,谢安表现得非常泰然,好像没事人一样。
  谢玄却很紧张,不知道这仗怎么打。
  前秦的兵力是东晋的十倍还多!
  这仗怎么打?搁谁谁都紧张!
  谢玄特地从军营里跑到谢安家去,请示一下这个仗怎么打。
  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轻描淡写地回答:“朝廷已有安排。”过后便不说话了!
  谢玄瞠目结舌,知道朝廷里早乱成一团了,还有个鬼在安排啊?但是,又不敢再问,只好回去军队了。
  他回去之后,想来想去,还是不放心,便派好友张玄再去请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