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9章 传说中的变态 (第1/2页)
刘彧用计杀掉刘子业后,自己做了皇帝,就是宋明帝。 他的这个皇帝,并没有得到宗室的承认,也没有得到地方大吏的承认。 江州长史、行事邓琬以及雍州刺史袁顗,他们计划拥戴年幼的江州刺史刘子勋为帝。 这个刘子勋,是宋孝武帝第三的儿子,在当时只有十一岁。 他们之所以拥立他,自然不是出于什么正义,而是想谋得更大的权力。 有些江州吏士劝说邓琬承认刘彧的帝位,不要冒险攻打建康。 但邓琬利令智昏,觉得刘彧得位不正且残杀宗王刘子尚,会比前废帝刘子业更容易讨伐。 邓琬和袁顗决定拥立刘子勋为帝,这哥俩说干就干,泰始二年公元466年七日,他们拥立刘子勋登基为帝,年号义嘉。 刘子勋登基后,果然获得各地宗王、方镇的支持效忠,使得刘彧政权的号令,不出建康城外的百里之地。 刘子勋与各方镇都谴责刘彧篡位自立,纷纷出兵从四面八方讨伐建康。当时刘彧的弟弟们都在中央,所以,代表朝廷,支持兄长即位;而孝武帝的儿子们多在地方,他们支持刘子勋,否认刘彧政权。 这样一来,内斗的局面形成,史称“义嘉之难”。 形势对刘彧非常的不利,因为他虽为中央,实际上,无论是领土,还是人口,都不到刘子勋政权的十分之一。但他有一点是刘子勋比不上的,那就是他的中央军比较精锐。而刘子勋的各地方人马虽众,但也不精锐,多是乌合之众。 刘彧又采取各种积极手段:一、采用才干名士蔡兴宗的意见;二、重用吴喜、沈攸之、张永、刘勔、萧道成等武将;三、放权给诸弟刘休仁等人积极平乱。 这样一来,上下一心、兵强将勇,在公元466年底,终于消灭刘子勋政权并平定江南与淮南各地,最后全面诛杀孝武帝子孙。 不过,这一场战乱下来,宋国的国力大衰,人民也苦不堪言。 宗室们的势力虽然消除殆尽,但是,将领们的势力就起来了,尤其是萧道成为代表的一股势力。 公元472年正月,宋明帝驾崩,时年三十四岁,遗诏萧道成为卫尉,参掌机要,太子刘昱继立。 他对萧道成的重用,彻底葬送了宋家王朝。 刘昱做了皇帝后,在史书的记载里,简直成了杀人狂魔。 这同样过犹不及,因为刘昱三岁做皇帝,十五岁被杀,我不是很相信这么小的孩子能残暴到如此无人性。 史书记载刘昱生性残虐,不务正业,淫乱朝政,常常亲手杀人,并常到街巷中扰民,杀人成瘾,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而且刘昱喜怒无常,左右稍有不合心意,就拳脚相向。即位第四年,刘昱就“无日不出”,常常是夜里从承明门突出,夕去晨返,晨出暮归,从人各执长矛大棒,路上凡遇见男女行人及犬马牛驴立时杀死,致使人民惊扰,道无行人。 这样天性喜欢杀人,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