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招说:魏晋南北朝_第112章 孝文帝是个聪明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2章 孝文帝是个聪明人 (第2/2页)

退朝后,召见拓跋澄,屏退左右,单独与拓跋澄计议说:“这次举动,的确不易。但国家兴自塞外,徙居平城,这里是用武之地,不能实行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实在难啊!崤函帝宅,河洛王里,朕想趁此南伐大举而迁居中原,不知任城王意下如何?”
  拓跋澄被提醒,立即表示赞同。
  公元490年六月,孝文帝下令修造河桥,以备大军渡河;并亲自讲武,命尚书李冲负责武选,选择才勇之士。七月,立皇长子拓跋恂为太子,发布文告,移书齐境,声称南伐;下诏在扬、徐二州征集民丁、召募军队;又使广陵王拓跋羽持节安抚北方六镇,调发精骑。
  至此,一切准备就绪。
  皇帝南伐,这是无可厚非的决定,因为,北魏这么多代皇帝,哪个不南伐?打战,也就是去抢劫,对于马背上的民族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
  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八月,孝文帝拜辞冯太后永固陵,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余万从平城出发南伐。
  这是与以往不同的一次南伐,因为,这次带上的是百官!
  也就是这些百官最反对迁都!
  对于士兵来说,打战自然是家常便饭,可是,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官来说,打战,简直要了他们的老命!
  大军就这样出发了!
  一路之上,阵容整齐,浩浩荡荡,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经恒州、肆州,于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九月底抵达洛阳。
  这时,正值深秋,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十分难走。
  战士们都觉得受不了,而那些百官,则更是喊苦连天了!
  孝文帝下令大军就地休息待命。
  疲惫不堪的百官,尤其是鲜卑大臣,这时唯一的愿望就是不要南伐,因为,实在太辛苦了!
  孝文帝见百官不愿意南伐,当下提出自己的要求,不南伐的话,就迁都。
  百官此时想都不想,就表示同意迁都了!
  孝文帝至此,露出了狡黠而高兴的微笑:他迁都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公元494年,孝文帝正式宣布迁都洛阳。
  他的这个做法,有些人说是在破坏魏国,因为迁都之举,确实是劳民伤财。可是,我们看待问题,不能只看一时间带来的痛楚。比如动手术,虽带来一时的痛楚,却能治好病。北魏的迁都,眼前虽痛,但却让魏国更加的强大。
  孝文帝迁都之后,发现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比如,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无一椽之室,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业,人心恋旧。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地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
  孝文帝在王肃、李冲、李彪、高闾等汉族士人的支持下,决定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