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2节 (第1/2页)
只要几个孩子不当啃老族,他和刘兰秀保证老年会过得有滋有味,不用人养。 当然,能时常让孙女回去看他就更好了。 “爸,不让我和巧儿现在回去啊?”赵爱华显然还有点脑子转不弯。 “你脑子有毛病啊,你媳妇就这几天要生了,回去干嘛?等生了又送县城医院来?”要不是怀里抱着大孙女,旁边不远还坐着巧儿她娘家哥嫂,赵国生真想大声吼死他。 第一波分完,天色也不早了,他们还要回去赶晚饭呢。 有车就是方便,半个小时,连人带“货”全部安全到家。 “吃了晚饭再走啊。”刘兰秀再三挽留道。 “不了,巧儿她嫂子还在家等着我回去吃饭呢。”真吃了饭再回去,那得什么时候?不说别的,他们刚回来,家还没收拾利落呢。 “那回去开车注意安全啊,下次叫上你爸,一起喝酒。”赵国生打断了他们的“客气话”,按实际的说。 这人和车刚走,门口就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好奇的邻里邻居拉家常。 “呀,刚才那是谁啊?看着好像是你儿媳妇她娘家的哥哥?” “哟,赵老头?你们两老口子享福了,北京怎么样?都去了那些地方?” “瞧着这一麻袋一麻袋的?这么多东西?都买了什么?” “啊,有没有去□□?看没看升国旗?” “什么?你们两老还去爬长城了?真的假的?长城高吗?” “……”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的,很是好奇的问。 这时候就是赵家婆媳“大显身手”使劲吹嘘,嘚瑟显摆的最佳时刻了。 同样也是这对婆媳最为默契的时分,你吹一句,我补吹一句。 吹嘘的此时还不忘拿着特产出来给邻居们尝尝味道。 那些关系更密切的还会偷偷塞一点特产让他们拿回家。 几个孩子也有各自的朋友圈,各自口若悬河的在小伙伴面前吹牛,说着这趟北京之旅的所见所闻。 哪怕赵美丽也不例外,叽叽喳喳的“炫耀”着,符合着她十七八岁的真实年龄。 赵国生:“……” 他又累又渴,还被蚊子咬,真想坐着静静地歇会,最好还能吹点风。 不过,看这情景,还不知道得什么时候才能吃上饭。 哎,刚才就不应该让王家那小子先走的,没了外人在,就像没了约束,吹起牛逼来更加的夸张。 “国生,回来了?叫上爸妈和孩子们一起去我家吃饭吧。”赵福生不知道什么时候穿过人群站在他身后拍了下他肩膀。 “大哥。”太好了,他真的饿了,赵福生的出现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解救了他。 都是乡里乡亲的邻居,总不能无缘无故的直接赶人吧? 这会子正好,特产也分了,牛屁也吹了,各自都满意了。 再有什么,那就等明天了。 “大哥,你怎么知道我们今天回来?”赵国生奇怪的问。 “我那知道你们那天回来,估算着就这几天,爸妈的性格我还不了解吗?真能安心在外面玩个十天半个月?就算花你的钱,他们也舍不得啊,想着这出去也好几天了,你们差不多也该回来了,这不,你嫂子说这几天我们中午饭和晚饭吃晚点,就怕你们赶着饭点回来吃不上饭。”这也是老二家,要是老三家,他才不愿意管呢。 “哈哈。”赵国生摸着后脑勺露着憨厚的笑容。 第235章 有眼色的邻居们在一阵起哄和羡慕中纷纷离去, 留下一屋子老赵家的人。 “二哥, 二嫂,你们也真是的,回来也不捎个信,好让我和宏生和接爸和姆妈啊。”姗姗来迟却又恰当时机出现的王梅芳两口子来了。 这话真假难辨又有几分真心?以赵国生的对她以往的了解,不难听出其含义。 好在赵国生也不在意这个智商时常掉线的弟媳妇说的话。 “要你接什么接?我又不是没长脚?”赵母难得炫耀一下的好心情被这个短见识的儿媳妇一句话说没了。 不会说话可以不说话, 没人当你是哑巴。 一听这话就言不由衷,假的很。 “奶奶,有没有给我买好吃啊?”赵爱泽迫不及待的跑到那堆麻布袋旁边,毫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动手翻了起来。 那架势,感情这里是他家, 这堆东西也是他的一样, 一点不需要经过别人的同意。 其实赵爱泽也没有坏心眼,大概在赵父赵母那这样“肆意妄为”惯了, 要真在别人家,他还是很有分寸的。 “赵爱泽,你干嘛呢。”感觉很丢脸的赵宏生怒气冲冲的吼了他一声。 “大晚上的,吼什么吼?孩子不就是想看看爸妈买了什么吗?这里又没有外人。”有什么关系?王梅芳无所谓的瘪了瘪嘴。 听听, 听听这话,刘兰秀第一次有撸起袖子给自家妯娌一巴掌, 呼醒她, 呼死她。 小心眼的刘兰秀自动理解翻译出王梅芳的言外之意,那堆东西是赵父赵母买的,既然是父母买的, 作为儿子,见者有份,可以挑选着平分了? “老二家的,那你就说错了,我和你爸这一趟还真没花钱买东西,那全是国生买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