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7节 (第1/4页)
丫头点头应声:“哎,我记得呢。” 丫头说完就离开了,花园里就只剩下了陶娇娇和二月红。 二月红也就是二爷,长沙九门中排数第二,人称二爷。二月红不是真名,他姓红。但本名太过粗俗,年小的时候嫌弃过,所以从不告诉旁人自己的真名。除非是家中父母向别人介绍,但这也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事情。后来长大了,看开了,名字就是一个称呼,粗俗不粗俗的也不在意了。可是年龄大了,权利和势力也就大了,名字就不仅仅是称呼,也变成了身份的象征。畏惧红府的人是从来都不敢提二月红的真名,还有就是真正知道二月红的人还真没几个。 二月红是他爹在他登台后给他起的艺名,红家几代都是唱戏的。漂南闯北,最后在长沙立了跟脚。 头顶的花枝太高,陶娇娇踮着脚也没够得着。二月红站在陶娇娇的身后,抬手帮着陶娇娇压下花枝,刚好压低在陶娇娇不用费力抬手就能碰到的地方。陶娇娇像是习惯了二月红的体贴,顺势剪下花枝中杂乱多余的部分。 “陈皮来府里送什么东西?” 往府里送东西,只要是陶娇娇喜欢的,二月红都不会说什么,反而会很感谢那些送物品的人。但是陈皮送的东西没有忌讳,也就只有他一人,明知道有些东西不能进红府,可陈皮依然会明目张胆的送来。 比如说,墓里面的东西。二月红认为它不干净,也从不让那些东西近了陶娇娇的身。 “城西的闹街西角处开了一家西洋的糕点店,卖的蛋糕很不错。前几日,陈皮路过就买了一个,我吃了些,味道确实是好。丫头也很喜欢,告诉陈皮后,他就说今日有空再去买些回来。” 二月红听言,就把糕点店的地址信息暗记在心里。想着明日出门去那家西洋的搞点店里多买些蛋糕回来,给陶娇娇吃。 陶娇娇没去多想二月红的心思,她修剪花枝有段时间了,也有些疲倦了。将手中的花剪交给二月红,陶娇娇回身挑拣着篮子里的花枝。 “对了,今天是戏楼开场第一天,你不是说要去看着伙计们收拾一下吗?” 说道戏楼,二月红想到了戏楼的由来,一时觉得有些头疼。 戏楼是西北的沙客捐建,送给二月红的戏台。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听了他的戏,也不知道真的是不是他的戏迷。就这么不声不响的就突然送了二月红一个戏台。 若是不懂行当,不通风水的戏班子,收到了这么戏楼,肯定是会感谢高兴。可是轮到二月红这里,他还真高兴不起来。 二月红不缺钱。在长沙,红府家大业大势力也大,赚钱的本事也是厉害的。别说一个戏楼,就是把长沙城买下来,红府也是有能力的。这话说的一点不夸张,红府有多少财力,大家不清楚。但是整个长沙城的百姓都知道,红府的二爷的夫人,那可是了不得。 想当年二月红迎娶夫人的时候,那嫁妆可是几条街的排,十里红妆都是说少了。传言二月红的夫人娘家姓陶,原是京城人士。但怎么就到了长沙还嫁到了红府,长沙的百姓并不了解。但婚礼过后,就有小道消息传出,原来红夫人姓的陶可不是一般的陶。 京城有家姓陶的人家,是梨园的世家。虽说旧时代的戏子没什么地位,还受人歧视。但陶家不一样。陶家历代人都十分受皇家的恩宠,就算是个戏子,也是转给皇家唱戏的。一般人还真没有几个敢去给陶家惹事的。可奇怪的就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下台以后,陶家一夜之间在京城销声匿迹。 直到红府的二月红娶亲,新娶的夫人的嫁妆排场过于壮大。有眼尖还见识广的人看到了装嫁妆的箱子上印有陶家的图文标志,这才联系到了京城的陶家。再加上红府也从来没否认过二月红的夫人姓陶,所以红夫人是京城陶家人的消息也就更让人相信了。但为何现在又出现在长沙,好事的人都弄不明白。 传言说是陶家世代单传,所以陶家的财产也是一代比一代多。到了二月红的夫人这一代,只怕是拿着所有陶家的财产进到红府的吧。 长沙的百姓艳羡二月红运气好,娶了一个好妻。二月红也不生气,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娶了一个好妻子。娇娇是他的挚爱,从入耳听声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