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环重生复仇记_[红楼]贾环重生复仇记_3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红楼]贾环重生复仇记_35 (第2/3页)

贼偷,确实,大过年的,没的给自家添了晦气。中国人从来都是会藏钱的主,这么一想,他们自然是只有点头的分,更不用说,反过来一想,像是他们的身份,挣了五十两上下,那是没什么人眼红,要是五百两,那可就不一定了,他们也不是没有上头的不是。
  那些渔民更不用说了,想到有可能分到的银钱,一个个已经不知道怎么办,只觉得这银子有些烫手了,哪里敢张扬出来?自是一个劲的答应,还直说这兴哥儿思虑周详。
  只是这兴哥儿说的,打点的钱一同出这一点,刘班头和那福瑞居的掌柜却是不同意的。按照刘班头的话来说:
  “这一次的生意,那是你弟弟想的,你们村子里的人搏命得来的,我们不过是顺手,已经是得了大便宜了,这些银子实在是再不能要了,若是如此,我们成了什么人了,虽说我从来不嫌银子烫手,可是那也要分对谁,像是这样的搏命钱,我是从来不往死里要的,我可不想伤了阴德。“
  福瑞居的掌柜的也是一个劲的点头,连那大管事儿给京城铺子的打点封口钱,也不肯要,
  “用二三十两银子换了五百多连,这是足足翻了二十倍了,我若是还不知足,那也太过了些,应得的我不会嫌少,可不该我的,再多我也不要。没的为了那么几两银子,坏了我福瑞居的名声,兴哥儿,咱们也是老交情了,常来常往的,你们村子的海货我可还准备收一辈子呢,这样的事儿不能做。“
  可见这世上还是讲究人多些,兴哥儿听了这话,自是不好在勉强,随即带着分得的一千一百一十五两银子和村子里的其他人兴奋的赶回来村子。
  ☆、第60章
  没钱有没钱的苦楚,可如今有了钱,也一样有钱多的烦恼,像是村长,这会儿就是一边笑得心肝颤颤的,一边为这个银子的事儿发愁,这么些银子,村子里又是这么些人,要怎么分才能让所有人都感觉满意?毕竟这出力的人虽然不少,可活计总有轻重,付出的也不一样不是。
  好在村长也是个有能为的,常年在村子里处理琐事儿,对所有人都比较熟悉,想了半响,终于想出了妥当些的法子。
  首先是那些下海的,这可真是博了命的,若是一个不好,说不得就冻死了,所以这十二个小子,先给发了二十两一个人的医药银子。这一笔,谁都说不出不是来,毕竟几乎泰半的人家都有个小子做了这么一个要命的活计,自家人得好处,自是不会说不的。这一笔就去了二百四十两,再是跟着去京城的二十四个小子,来回十天的时间,一路上要护着那些车子,还要惊醒着,不能让贼偷得了手,还要防着有没有劫道的,这也是辛苦危险的活计,所以一人给了十两的脚程钱,这也没人说不是,都是村子里的孩子,即使没有得那医药银子的人家,也有小子跟着去走了这一趟的,有这钱能不要?这又是二百四十两去了。
  这就还剩下六百三十五两银子,这银子就按照出海的人头来算了,不管是汤药钱,还是脚程钱,这都不管是不是拿了,只要是出海的,那就每一个都有,毕竟这收获多少真是说不好,相差的也不大,真要细算,反而容易起口角,还不如权当是全村合伙儿做的,村中向来淳朴,有了前头那样的补贴,再分这个,也不会有什么觉得不妥当,吃了亏的。
  如此一来,出海的十多家人家,出了足足有五十二个人,从十岁出头的到四十来岁的都有,每一个都能得十两银子,谁家不是欢天喜地的,特别是家里男丁多的,那更是乐呵的眼睛都笑没了,就这么一出,有些人家,那就是直接拿了三四十两呢。
  除了这些,还剩下一百一十五两,这银子也不存着,村长直接表示,这银子给村中六十岁以上的五个老人,一人五两银子的过年补贴,这就又去了二十五两,还有五十岁以上的十五个,一人给二两银子,又是三十两,尊老爱幼,这没说的,村中有钱了,谁也不会说一个不字。更不用说,这么一算,又是每家几乎都有分,就是兴哥儿这样的人家,也有一个亲戚王奶奶不是,自是不会说不愿意。
  至于剩下六十两,村长安排的更妥当了,那就是准备开春修路,修祠堂,修路是想把村子里到秋山村那一条山涧修的平整些,如今村中这样有了钱,想来将来买骡车什么的人家会越发的多了,有了车,那这路自然也紧要了起来。
  那山涧虽说百年间,因为是这渔村来来往往的唯一出路,倒也算是零零碎碎的休整过几回,可每次都因为银钱不足,最后不过是出了一点子人力,少少平整一二,不至于走路不方便罢了,真说走车实在是不成的,就是如今每一次出去,这附近也是走的最慢的地界,若是能休整一二,不说出去能翻上一倍的速度,可稍稍快上三四分却是可以的。
  村长想要花上三十两银子,请了其他村子的人一并来休整,争取一次将山涧拓宽些,用上碎石子加山泥,修缮妥当,这是为了整个村子谋利,自然也无人说一个不。至于剩下的三十两,在村子里建一个六大姓氏的祠堂,那更是不用说了,衣食足而知荣辱,各家有了吃食,有了衣裳,又能休整房舍,自然也将原本无力祭祀放到了心上,若是能有一个正紧的祠堂,哪怕只是一进的正房,那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儿,这是向先人祭告,阐述子孙出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