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根手指(法医秦明系列3)_第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节 (第3/3页)

的井面,啥也看不到。
  “这解立文咋就能看出井里有东西?”我说,“我咋就看不到?”
  “那个……尸体还没捞上来啊?”大宝说,“尸体都没捞上来,咋知道是命案?跳井自杀不行吗?酒后坠井不行吗?”
  “废话。”我说,“自杀、意外掉井里去了,难道是鬼魂来抱麦秆填井?”
  “哟,”大宝抱了抱双臂,“说得咋这么瘆人呢?我是说,可能死者先自己掉进去了,然后正巧有熊孩子玩麦秆,把麦秆弄井里去了呢?”
  “嘿,说的也不是没可能。”我还在井口不断转换着脑袋的角度,窥视着井里,依旧一无所获。
  “尽想些好事儿。”黄支队长说,“有某乌鸦在,我怎么看,这都是命案。”
  我白了黄支队长一眼,拿起刚才解立文用过的长树枝,向井里戳了一下。这回我感受到了,井里确实有东西。我又仔细检查了井口,确实没有任何可疑的痕迹。
  “捞吧。”我扔了树枝,拍了拍手。
  听我这么一说,黄支队长开始张罗民警拿起竹竿和绳索,开工了。
  “不是有传说中的打捞机吗?”我有些诧异,大家居然开始用这种原始的办法。
  “打捞机是要破坏水井的,”黄支队长说,“能不破坏,就不破坏哈。”
  看来黄支队长最近真的是被上访案件缠昏了头脑,做起事来开始谨小慎微了。
  “我看啊,这水井怕是保不住,早晚得弄了。”我瘪着嘴,说。
  黄支队长瞪了我一眼:“喂,拜托,行行好吧。”
  几个民警围着井口,叫喊着:“喂喂喂,左边左边左边,小心小心,好好好,套上了,拴紧拴紧。”
  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民警们终于开始拽绳子了。
  我从草地上站了起来,蹲在井边观察。
  随着民警们的口号,绳子一点儿一点儿地收起,一具尸体从井里被打捞了起来。民警们把尸体平放到井边准备好的塑料布上时,尸体还在哩哩啦啦地淌着水。
  “不是巨人观,不是尸蜡化,耶!”大宝悄悄地自言自语。
  【2】
  这是一具男性尸体,胖高个儿。尸体上身赤裸,下身穿了一条睡裤。一件长袖衬衫被一根草绳拴在颈部,盖住了部分胸壁。尸体腹部还没有出现尸绿。
  在井水里的尸体,因为水的导热比空气导热快上百倍,加之地下水温度很低,所以用测量尸体温度的办法推断死亡时间会非常不准确。我见尸体还很新鲜,于是掰了掰尸体的手指。
  “尸僵已经缓解了,尸斑也压不褪色,今天是十八日对吧,那他应该是在二十四小时以上四十八小时以内死亡的。”我环视了一下周围环境,说,“周围空旷,运尸危险,应该选择的是夜间运尸。那么死者应该是十六日晚间至十七日凌晨死亡,并被抛尸入井的。”
  “不能先入为主啊。”大宝推了推眼镜,小心翻动着盖在死者胸部的衬衫,“你怎么知道就一定是他杀啊?这件衬衫确实可疑,但也有可能是死者是精神病,这样穿着,还用绳子拴领口,然后在水里倒立浸泡,所以衬衫脱落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呢?”
  我摇摇头:“宝啊,以后得再仔细些嘛。你看看死者的两肩。”
  死者的两侧肩膀、上臂外侧有大片损伤。这些损伤深达皮下脂肪,表皮擦挫样改变,但是创面呈现灰黄色,暴露出大片的脂肪组织。井里水面上的油花,应该就源于此处。这些损伤被法医们称作“没有生活反应”,也就是说,这是死后形成的损伤。生前、死后伤的鉴别主要是法医靠经验来判明的,不算太难。死后的损伤,创面不会有出血,所以呈现灰黄色;而生前伤,皮下的小血管破裂,会有一些出血,所以创面大部分呈现红色。
  “既然是死后损伤,那么他应该就是被人杀死后,扔进井里的。”我说。
  大宝张了张口,没说话。
  我知道他是怀疑尸体上的死后损伤有没有打捞形成的可能。擦伤都是有皮瓣的,皮瓣翘起的那一头是作用力方向来源的一侧。尸体肩臂部外侧的擦伤,皮瓣向下方翘起。也就是说,作用力的方向是从肩膀向手,那么就符合头朝下落井时候形成的。如果是打捞时候形成的,尸体向上移动,擦伤作用力的方向是从手到肩膀,皮瓣翘起的方向应该正好相反。
  “一会儿解剖检验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分析生前溺水和死后抛尸入水的区别。”我补充道。
  侦查员带着解立文走到尸体的旁边,指着尸体说:“你认识他吗?”
  解立文侧着脸,看了眼尸体,转头干呕了两下,说:“认识,老军。”
  解立军和解立文是同村的村民,一个辈分,但要算起亲戚关系,恐怕要追溯到民国年间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