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7节 (第1/2页)
齐国亲王的府兵通常以十二人为一队,东宫府兵一队也不过十八人,倒掀不起什么大浪。 可突然要安插几十个人,原本的安防布置就需迅速重做调整,这无疑是在给萧明彻添麻烦。 见齐帝浑浊的眼神向自己看来,萧明彻镇定从容:“多谢皇兄体恤,臣弟并无不便。可与不可,听凭父皇圣裁。” 眼前这个变数,早在齐帝命萧明彻全权辖制金吾卫的那天,李凤鸣就已做出预判,情况与她所料相差无几。 她当时就说,两边对他都会有防心,必会想尽办法安插人手就近盯着些,免得他利用这一个月的临时辖制权在金吾卫中大肆收揽人心。 因她这个预判,萧明彻早就想好腹案,当然应对自如。 难得恒王与太子“有志一同”,萧明彻也痛快表示调度上没有困难,齐帝便允了。 萧明彻没耍什么花枪,直接将东宫与恒王府派来的人与金吾卫混编,共同担负春祭期间巡防猎场的任务。 这举动看起来格外坦荡,东宫和恒王府都很满意,之后的日子至少在表面上就一派风平浪静。 ***** 卫城离雍京不算远,但位置险要,水、陆两道四通八达,有二十万以上精锐卫城军长期在此驻扎,往西可控蛮族,向南拱卫京师。 而城外猎场是齐国最大的皇家猎苑,既有广袤草原,又有起伏山峦,地形丰富,可供日常练兵,春秋两季的相关仪典也惯例在此举行。 二月初十下午,众人随齐帝抵达猎场,提前入住小行宫养精蓄锐,以便后天能精神抖擞参与仪典。 此次皇后留在了京中,伴驾出京的是淑贵妃。 齐帝车马劳顿,到地后便在淑贵妃的陪同下安置小憩,未再露面。 而大多数女眷经了四五个时辰的路途颠簸,此刻也在各家的临时居处闭门不出。 李凤鸣坐了一路马车,周身不痛快,便带了辛茴出来四下闲逛,舒活筋骨。 步下行宫门前长台,便有一队队巡防的士兵交错往来。 没走出多远,就遇到几个年岁不大的世家小公子们正嘻嘻哈哈找乐子消遣。 这里没那么多规矩,一群半大小子扎堆,又无大人在旁约束,闹腾得很。 但都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再闹也知轻重。有人认出李凤鸣是淮王妃,便远远行礼问好。 李凤鸣虽没分清谁是谁,还是耐着性子一一还礼。之后便与辛茴绕了路,走去附近水泡子旁的观景台。 这头僻静许多,又是天生天养的景致,不见半点匠气,临风极目,顿觉胸中疏阔恣意。 辛茴笑道:“我原以为殿下出来是想寻淮王。” 上个月先是李凤鸣带着萧宝珍在府里玩了一旬,之后萧明彻就开始筹备春祭诸事,很少在府中。 偶尔深夜回府,最多也就在李凤鸣的寝房睡上两三个时辰,话都说不上几句。 李凤鸣拢了拢披风,嗤之以鼻:“寻他做什么?我都快想不起他长什么样了。” 这天夜里,萧明彻丑时才进房,睡了不足两个时辰,天不亮又起身出去了。 他起身下床时动作很轻,但李凤鸣还是被惊醒。 不过她没有动,也没有出声。 听着他刻意放轻的一应动静,直到他的脚步声渐行渐远,李凤鸣才无声撇了撇嘴。 人和人之间就这么奇怪,不过一个月没正经独处,好像突然就没话可说了。 事实上,也确实没什么好说。 他俩本就是因利相聚,早晚要走到利尽散伙的那天。 如今萧明彻已意气风发踏上属于他的征程,而李凤鸣也暗暗准备着奔赴自己的天高海阔。 将来就此天各一方,余生各得所愿。 李凤鸣闭眼笑笑,心道,就这样吧,没什么不好。 ***** 二月十二,惊蛰,轻雷如鼓,万物应声复苏。 惊蛰春祭在雍京卫城的猎场如期举行。 首日上午祭祀神明、祈祷农牧兴旺之类,下午便是礼敬蚕桑祖神。 待祷祝侑舞结束后,女眷们便需各自前往东面小桑林,采摘桑叶回来亲手喂给供在祖神像前的蚕宝们。 去年此时萧明彻人在南境,不在参与春祭之列,李凤鸣自也没机会见识这些。 她本以为采桑只是走个过场,大家随意摘点回来喂过就行,万没料到这事竟还有胜败奖惩。 “……需采摘暗绿嫩薄的新叶,正申时之前回来当众点验品质,还要称重算胜负。不能用老叶子和枝干充数,不能由侍婢代劳,不能动刀剪。按每家算,采摘最少的十家,从今夜起就得搬去草甸那头住帐篷。” 平成公主与李凤鸣站得近,便小声向她解释。 李凤鸣好奇道:“既不能由侍婢代劳,那各家男丁会帮忙吗?” “按规矩,各家男丁只能在最后进去帮忙搬筐,不能动手采摘。”平成公主耐心解答。 李凤鸣弯了眉眼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