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节 (第3/3页)
不得求死不能。 到处都被鲜血的铁腥气浸透了,景砚往后退了退,收拢住了左边袖子,不让上头飞溅到血沫。 萧十四抬起眼皮去看,隐约能瞧见袖口上缝着一大团黑线,具体是什么却辨认不出来。他脱口问道:“殿下,那这两人该如何处理?” 景砚思忖了片刻,漫不经心道:“得全就让他无故死于溺亡,再找个人易容成得福进沉云宫。盛海不是一直不太得冯南南的信任吗?寻个机会,就说他们俩个胆大妄为,将主意打到了太清宫,被他撞破,流鱼是人证,也是物证。” 如今正是风口浪尖,冯南南想方设法要与太清宫断了干系,得福得全却做了这件事,以她的性格,肯定是死死地捂在沉云宫,绝不会外传。 他吩咐这些的时候并不把人当成人,而是可以利用的物件罢了。 即使景砚看惯了佛家经典,却从没有多少慈悲。 大约是大悲寺主持的命格判词吓到了陈皇后,景砚才晓事的时候,陈皇后便教他读经,观佛,心存善念。可宫中的光景不似从前,局势太坏,她又要教着景砚如何防备,警惕,甚至先发制人,置人于死地。 景砚是这般的矛盾中长大的。 他七岁的时候,头一回压抑不住内心的疑问,拽着陈皇后的袖子问道:“既然我佛慈悲,为何众生皆苦?” 陈皇后一愣,答不上来。 景砚便明白了,我佛慈悲,他却不能。 第27章 他的光 天黑透了, 积堆的乌云遮天蔽日,似乎沉甸甸地压在了人的心底,除了一小根蜡烛,周围没有一丝光亮,一切皆是沉默。 萧十四的手脚干净利索, 将得福用刑折磨到一半, 又想起来似乎该先解决掉得全的性命,便晾着得福,叫他再多活片刻。 在贴加官下,得全很快就死得悄无声息了, 得福自顾不暇,连得全的死都不太能看得清,他持续失血, 意识已经很模糊了。 小屋里弥漫着浓郁的血腥味。 景砚站在封死的窗户旁,偶尔瞥过来两眼,一言不发。他的手段虽然一直称得上狠辣, 却没有折磨人的习惯,问出想问的后,再在必死之人身上多费一丝功夫都算是浪费时间。 可这次不同,他们动了乔玉,就完全不同了。 景砚稍稍抬高手, 展开左手的宽袖, 上头是乔玉为自己绣的黑龙和小花,除了那么个个小傻子, 没人能绣成这副模样却自鸣得意,不过看久了景砚觉得还挺别致,他很喜欢。 确切来说,是喜欢极了。 正是因为如此,才不愿意让它沾染上血迹,仿佛那样就是糟蹋了乔玉的心意。对于景砚来说,无论做什么,总是会手染鲜血。可从很久以前,做这些时他都会让刻意回避乔玉,总不愿意让天真的废物点心看到,他只要还活着,能护得了乔玉多久,便会护多久。 景砚永远记得两个夜晚,一个是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乔玉眼泪汪汪地求自己为他捉萤火虫。还有一个,就是他以为与乔玉永世不再相见的几天后,在太清宫门前,那个小太监一抬头,却是乔玉的脸。 想到这些,景砚深邃的眼底多了些温柔。 得福的喘息声渐渐微弱起来,只有些微的呼吸声,萧十四怕他撑不到景砚定下的时候,犹豫了片刻,还是停下了手,歇息片刻,要同景砚禀告公务。 景砚瞥了比死尸只是多了口气的得福一眼,并未阻止萧十四,就这样立着听了。萧十四负责的是整合过的消息的传递,而朝堂之上的事,景砚都是送出去,交给别人处理。 陆昭的身世不算难查,很快就有了消息。他的父亲陆远行原先是同冯丞手下的都尉,也称得上战功赫赫,功高于他,冯丞却不是能够容人的脾性,生怕他威胁到了自己将军的位置,在一场战役中以大局为借口,让陆都尉死于孤军奋战。这件事做的很高明,满朝文武知之甚少,而那场战役除了陆都尉,确实大胜,元德帝也不会因为一个死人再多加责备冯丞,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陆家根基不深厚,本来就是由陆远行起家,陆远行死后就迅速败落了。甚至连陆昭本来的愿望该是同父亲一样远赴边疆,却因为家中重担而入宫当了侍卫,以求一份高俸禄养家。 景砚在几年前曾见过陆昭同陆远行谈论边疆军事,的确很有才华远见,在宫中当个侍卫,确实是屈才了。 他思忖了片刻,道:“陆昭很适合去塞北,他最喜欢重用的就是这样无牵无挂,无权无势,只能依靠皇权的人了。” 景砚的声音略低了几分,似乎有些嘲讽,“毕竟,陈家没了,就剩冯家了。” 狡兔死,走狗烹。冯家即使紧紧倚靠元德帝也不会例外,现在剩下的世家,尤以兵权为重的,元德帝一个也不会放过。就如同当年乔家的忽然覆灭,百年世家,即使是嫡系全都被匪徒所杀,旁系也会立刻支应门庭,怎么会说倒就倒,几乎成了个乡下富户。 萧十四有些迟疑,这世上有才华的人那样多,却不能一一收揽,因为没有办法得到他们的忠心。 景砚一眼就看出了他的疑惑,略解释了一句,“给陆昭个机会,冯家不会让他出头,元德帝也没闲空多管一个还没多大用处的小侍卫。陆昭同他父亲很像,陆远行当年也未必没看出来冯丞的打算,却到底还是同意了那次调派。” 所谓用人便是如此,张弛有度,既要有利诱,又要有恩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