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节 (第2/2页)
了,他这个闺女,生就一张羊嘴,整天嚼个不停。偏她娘宠她,只要她想,她就给她弄。 也幸而如此,才种出了姜。 “这又上哪儿弄来的果子?”李满囤故意地逗红枣。 “就是你说的山上。”王氏应道。 “红枣觉得好吃,”王氏笑道:“还说将刺棘打成篱笆。” “想吃就能摘。” 李满囤闻言也笑了,他蹲下身刮了下红枣的鼻子:“小馋猫。” “这不能给她多吃。”李满囤嘱咐道:“吃多了,流鼻血。” 不嘱咐不行,这娃太贪吃。李满囤摇头,还想着打篱笆,想吃cc等等,打篱笆。李满囤思索了一下,与王氏一样,觉得这主意可行。他家,在也是十三年前才打的石头围墙,再前,可不也是玉米杆篱笆 其实细算下来,这刺棘篱笆,比玉米杆篱笆还省钱省力,它只要移活了,就一劳永逸,而玉米杆篱笆得靠原木撑着不算,还得几年一换。 刺棘篱笆,李满囤拈起一粒果子塞进嘴里,笑了:他闺女,可真会想。 李满囤决定奖励女儿。他问红枣:“红枣,爹下次进城,给你带点啥?” 红枣想了想,举起一粒果子,喂给她爹:“爹,这果子这么好吃。” “城里能卖钱吗?” 卖钱李满囤尝着嘴里的甜味,心说,能吧,毕竟这么甜。 不过,想起这果子皮薄易破,李满囤转即摇头道:“不行,这果子不经颠。运不进城。” 闻言红枣眨眨眼,商议道:“那做成干果呢?” “就像红枣一样!” 李满囤闻言大喜,一把将红枣举过头顶,笑赞道:“对,就像红枣一样。” 李家林地里很种了几棵枣树。所以每年都要制干红枣,用于一年的人情往来。所以,李满囤别的不会,这制干果子,确是会的。 去岁,卖过生姜和百合的李满囤坚信这干果子一定能卖。 第9章 仓廪实而知礼仪 仓廪实而知礼仪 如李高地所想,族长李丰收看到姜苗,也是激动不已。 村里的地有限,而族人却越来越多cc想他李氏一族,五十六年前来高庄村落户,全族不过八户,二十一个男丁,三十七口人。县里按一男丁十五亩水田,十亩旱田给地,李氏共得水田三百一十五亩,旱田二百一十亩。 现五十六年过去,李氏阖族有二十五户,六十八个男丁,一百一十九口人。而水田,却只得三百五十一亩,旱田三百二十二亩。 这多出来的地,除了少部分是买卖,其中,大多数,都是先人们披星戴月,开荒而得。 可如今,村里荒地已开垦精光,而族人却还在飞速增长cc眼见下一代又到了婚嫁的年龄。 若再没得一个进项,李丰收每尝急得半宿不能合眼:可叫这些孩子怎么活 现在,好了,李丰收高兴地想,有了姜。姜可以种在林地。村里林地不少,族里的孩子,有活路了。 “好,好”李丰收捧着姜苗,端看良久,方小心翼翼的放了回去。 “小叔哥,”李丰收高兴地说:“你,还有满囤,是我们李族的大功臣。” “有了这个,咱们李氏一族的孩子有希望了!” “嗯”李高地愣了,拿下了嘴里叼着的烟锅。他们族里的孩子咋了什么有希望了 看到李高地一脸的不明就里,李丰收笑道:“小叔哥。你就没觉得这两年咱族里的家务事多了吗?” “你想想,咱族里,姑嫂婆媳吵吵的,是不是比我爹在时,厉害多了。” “难道不是欺负你年轻”不大关心村里闲事的李高地还是不懂。 “小叔哥,”李丰收摇头:“你就没想过小辈们的事” “怎么没想,”李高地越发不解道:“我天天都在想啊!” 看小叔哥真心不懂,李丰收笑道:“小叔哥,你信我,你是真没想过。” “小叔哥,你想一下,当初我爷在的时候,分家,你得了几亩地” 水田十五亩,旱田十二亩。李高地在心里说。 “你分给满囤的,又是几亩” 李高地默然:两亩水田,两亩旱田。哎,自己,愧对祖宗啊。 想到满囤没儿子,有些敏感。李丰收便随口改了例子,斟酌道:“你现还有十三亩水田,十五亩旱田。” “而你有四个孙子,马上,可能是五个,甚至,将来还可能是六个,七个。” “小叔哥,你想过,他们一人将来有多少地吗?” 晴天霹雳,李高地恍然发现,即便以他现在四个孙子算,除了贵雨,其他三个孙子,水田,旱田加一块,每人都不够三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