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节 (第1/3页)
于氏这一倒,家里的活计就全落在了郭氏身上––打草、喂猪、喂鸡、洗衣、做饭。 家里的活计都做不完了,郭氏哪里还能顾得上地里? 地里的活计,做不完,李高地想找两个短工。没想到,一打听,今年竟找不到工––村里家家都有山头,村人有了时间都在山头摘枸杞,不止人轻松,得钱还多。 李高地十来年都没打过谷了,今年,没办法,只好和李满仓一起打谷。 想想去年,割完了稻,他就在晒场看场,打谷都是李满囤、李满仓、李满园、王氏的活计。 今年不过分了个家,这地里的活计,竟就没人干了。 五十五岁,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竟然还要亲自打谷,李高地边打谷边咬牙:好好的,他咋就落到了这个地步? 李满仓看着他爹李高地顶着一头花白头发,和他面对面打谷,心里也不好受––分家,他爹给了他八成的家产,他却让他爹的日子倒退了十来年。 他无能啊! 他兄弟三人,论理,原该合力秋收,相互帮衬。但可惜,年中的分家耗尽了大哥李满囤和他兄弟间的情分––今年秋收大哥能帮忙割两亩稻,已完全是看着爹的面子。 而他的亲弟弟,李满园,也因为分家得的地少,和他起了嫌隙,不愿给他帮忙。 偏他娘,还一天到晚的帮腔,说分家亏了满园,让他帮衬满园。于是,助长得满园愈加觉得自己委屈,愈加觉得他这个做哥哥的对不住他。 果然是人算不如天算。想他娘为了他兄弟两个算计走了大哥,结果却得了这么一个他们两个亲兄弟离心的结果。反倒是被算计的大哥,天降横财,得了一百多亩的地不上算,还白得了几十个壮劳力,过上了人上人的日子。 古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 先前,他不信,现在却不能不信。 人果是不能干一点坏事的。李满仓想:看他,就知道报应了––今夏,他明明攒了几十吊钱,分家,也得了最多的地。但他的日子却并不开心。他每天都活在愧疚和苦闷中。 如果可以,李满仓情愿回到分家前,他兄弟三个同堂干活的日子––他爹歇着,他和大哥努力干活,满园在一边相帮着一边插科打诨,顺带再偷点懒。 即便再次分家,他一定只拿该他的那一份。 他不想再歉疚任何人,他只想安心的过日子。 第43章 老北庄的客堂 王氏因要在家晒稻, 李满囤只带了红枣来老北庄。 站在老北庄足有一丈多高, 200来米宽的石头围墙外,红枣仰头看着眼前虽然没有雕花、也没有刷漆、完全由剥皮原木加铁环拼接, 但个头也就比城门小那么点儿的气派大门,嘴巴禁不住张成了一个“啊”字––这不就是前世影视剧里那种天高皇帝远,我是土皇帝的土皇帝们住的那种山寨吗? 这种占山为王的感觉, 红枣当年就很喜欢,现在自然就更喜欢了! 这可是自家的! “爹,”红枣对李满囤道:“这庄子,真气派啊!” “嗯!”李满囤点头:“这围墙打得好。” “一看就知道,得花不少钱呢!” 他爹还是这样的接地气, 红枣想:其实他爹说得也对。仅这一个大门,在她前世的家居城里也是要六位数了。她买不起, 便就只能看看。 李满囤瞧这大门禁闭, 便即四下望了望,瞧到大门东面还有个侧门, 便即就走到侧门在门板上拍了两下, 然后就听到里面有人询问:“请问哪位?说上姓名,我好去通报。” 李满囤想了想,说道:“我是前面高庄村的李满囤,麻烦告知余庄头,就说我来瞧瞧。” “原来是老爷,”里面的声音立刻回说:“失敬,失敬。” “小人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