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女王陛下_第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节 (第3/4页)

是对大清太过不敬?”康熙沉声问道。
  瑾宁勾起嘴角冷笑道“r国是大清的从属国,所以华夏出兵r国就是对大清的不敬,大清是这样认为的?那r国在欧洲挑动yf两国对华夏的战争;怂恿y国商人向华夏走*私鸦*片;命军人假扮海盗打劫我华夏商船并意图灭口;在欧洲发布华夏威胁论,挑起欧洲各国对华夏的敌意,这些都可以算在大清的头上?那这是大清对我华夏的挑衅咯?”
  在场的人听到瑾宁的话大吃一惊,没想到小小的r国竟然敢如此胆大妄为,同时也对这位华夏女王在皇上的威压下还能据理力争,果然好气魄。但是按照对方的说法也挑不出什么矛盾,既然大清因为华夏对r国出兵而认为华夏对大清不敬,那华夏也可以认为r国做的就是大清对华夏的挑衅。
  康熙听到这些话先是眉头微皱,像是对方的话让他很不满,接着又像是想通了什么,开口道“这些事情若真是如你所言,那确实是r国的过错,但是大清从来不曾授意过这些事情,这只是r国自己行事,与大清无关。华夏悍然发动战争并不能解决问题,这次请你们过来也是希望你们能友好协商,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瑾宁听到康熙现在就把r国所作的说成成是他们自己的国事,而华夏发兵r国就是对大清不敬,真是可笑,自己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虽然不是大清所为,但是大清作为r国的宗主国是否可以给华夏一个交代?这些事不仅是华夏的一面之词,yf两国都是有证据的,但是碍于大清不好出面,华夏作为受害方,要求大清给一个解释应该不过分吧?”瑾宁巧舌如簧的把本来大清向华夏要解释变成华夏向大清要解释,而且有理有据,让人不容辩驳。
  “此事大清并不知晓,需要了解过后才能定夺。但是目前华夏占领整个r国是否也不妥?”
  “皇帝陛下既然说会给华夏一个解释,华夏是相信大清的皇帝是一言九鼎不会食言的。至于占领r国之事,那就要等大清的解释再详谈了,总不能什么都不说就让华夏退兵?您说是不是?尊敬的皇帝陛下。”
  “既然如此,那只能等大清和r国协商过后再做定夺。不过不知女王陛下是哪里人?长得很像朕一位故人。”康熙说完了r国的事情,开始想从瑾宁口中试探出她的身份。
  瑾宁打太极道“不知吾长得像皇帝陛下的哪位故人?可否前来一叙?之前也没见您的大皇子和四皇子提起?”
  在场的人都将目投向大皇子和四皇子,大皇子直郡王一脸的茫然,显然是不知道自己皇阿玛说的是谁。四皇子则是一副冷脸,没人能从他脸上看出什么,但是其一副很坦然的样子显然也不知道皇上说的是谁。
  康熙幽幽的开口“长得像朕的皇贵妃,老大不常见,老四当时年纪还小,怕是都不记得了。”
  康熙以一种怀念的语气说起那位皇贵妃,除了有些怀念之外也是想打亲情牌,见这位和皇贵妃如此相像的脸,说是没关系都不会有人相信,但是目前还不知道是不是佟家的人还是皇贵妃母家的人康熙在脑中搜寻着这两家十几年前出生的女孩,一无所获,难道是外室所出?
  要不是瑾宁知道上面这位皇帝的渣属性,恐怕真的被这位精湛的演技折服,认为这位是个情圣了。
  瑾宁微笑着说道“以前的事情记不太清楚了呢,毕竟离开大清的时候年纪还小,应该是在京城吧,只记得家母早殇,家中其他人没有印象了。怎么?皇帝陛下这是想要帮我寻亲?”
  对方虽然笑着说话,但是陡然提升的气势让康熙明白眼前的人对于自己提到这些很不高兴,但是为了利益,这些可以当做没看见。康熙继续说道“若是家中还有亲人,早日找到也是好的,毕竟血脉之情不可割断。”
  仿佛话中有所指,但是瑾宁可不在乎,“血脉之情不可割断么?看来大清确实是以孝治天下啊。”
  “这是自然,百善孝为先。难道华夏不是这么认为的?”康熙开始给瑾宁设下语言陷阱。
  瑾宁仿佛不知道般说道“当然不是,华夏讲究法制,依法治国,不管是刑事还是民事,都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而管理者亦不能以自己的想法来行事,一切都要遵守相关制度。譬如洪涝灾害,有防洪工作方案,由各部出台防治洪涝灾害的实施方案,各地在不违背部级方案的情况下出台自己的地方性实施方案并交由部级审批,层层而下,在基层的工作中必须按照工作方案几月份开始测量水位,水位到达什么程度需要疏散下游的人民,这都是有规定的。孝在华夏是一种道德亦是法律中的一部分,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所以华夏最讲究的还是法治。”
  瑾宁坏心眼地曲解他的意思,然后解释了一大堆,就是不谈到康熙想说的方面。但是坐在龙椅上的康熙听到华夏的赈灾工作方案时眼前一亮,不由得对眼前的人投去欣赏的目光,看来她在治理国家上还是很有想法的,思考着在大清能否实行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弊端是什么?
  在场的人听到瑾宁所说的华夏工作方案也陷入了沉思,这种做法会让赈灾更加有据可循,就算是没有经验的人也可以按照方案按部就班下来,都是能一定地控制灾情,不再是以前的全靠官员的能力。
  看着话题被前面的人越带越偏,康熙轻咳了一下,调整过来说道“看来女王陛下在治国方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