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改变剧情的正确方法_第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节 (第3/3页)

时,她越来越冷静,临机决断的本事渐高。
  此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她的记忆了。
  每日赶路时,江画头脑放松时,便会仔仔细细回忆自己最初的一世,无论是从各种新闻、论坛、杂志、小说里得到的有用信息,还是亲身学习过的所有知识,军训的亲身体验等等等等,结合上一世她大力鼓励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出的所有成果,只要想起一点,她都会在休息时用炭笔记录下来。
  一路走来,倒是记下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从穿越者必备的玻璃肥皂等日用品的制法;水泥,混凝土等基建基本材料制法;到小高炉炼铁,黑.火.药,土制木仓械等等,都被她想起记下。只待建立好基地,就能一一试验,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而现在,这个地方就是江画选好的基地了。
  地处山区,道路曲折,通常没什么人来,想要做什么都非常隐蔽。而需要物资情报了,就走几十里山路,便能去往广元县与外界交流,另一面就是嘉陵江,虽然这里没有天然港口,但江画已经选好一处地方,稍稍改造后,只停些小船还是不难,顺江又是一条路。
  如果真的运气不好,在她低调发展时露了端倪,不论是往山里跑还是坐船,都能很快摆脱追兵。
  而四川虽然山多路险,但身处盆地,气候相对宜人,同时比起云贵等地都是少数民族来,又是汉人居多,交流也不会困难。在不考虑进攻时,只把这里当做一个初期发展的基地,简直不要太方便。
  最重要的是,江画大学期间就在川省读书,比起大条件大差不差的云贵黔几省,也就这里她最熟了。
  或许是路上反打劫的次数多了,江画几人倒是跟着那些逃农隐民们学了一手找地方的好本事。
  他们很快就寻到一处隐蔽山坳,其四面环山,唯二的出路中,一条乃是类似一线天的山缝,只要两人就可以守得滴水不漏;而另一条却是个位于另一边山腰的天然隧道,隧道不长,两端出入口都掩盖着茂密的草木,几乎不会被发现。更妙的是,山坳中有流水,这样既不担心暴雨积水,平日生活用水也近便。
  若不是地方不大又没有太多平地,无法开垦田地,这里跟世外桃源比起来也差不太多了。
  找好地方后,花了几天清理出几个碎片式的空地,江画几人就着手头的工具便建起房子。
  因为只准备做初期基地,江画几人也没有花大力气,直接就着砍下的树枝树干,造了五间木屋便算完成。
  除了两间木屋用作居住,剩下一间用作茅厕,放在地势最低之处,挨着溪水下游;一间做公共厨房;最后一间最大也最简单的,江画是预备用作学堂的。
  自古以来,造反简单,成功却难。
  概因大多造反——也叫做农民起义,细究起来也不过一个手段:裹挟流民。
  天灾人祸下日子过不下去了,便总有一伙子人起头冲击大户或政.府机.构,一旦成功,杀了地主或县官,开了人家的粮仓,大家吃到粮食了,事情做下了,便是造反的开始。
  之后知道自己犯下杀头大罪的那伙子人,吃饱后会束手就擒吗?当然不会。所以为了保命,他们便要更多的人。
  这人从哪里来呢?便是来自乡里乡亲,和周边村庄了。
  别误会,除了乡里乡亲们出于连坐的原因是自愿跟随、自由入伙。别的村、县之地被裹挟的流民可不是自愿加入的。
  最开始的造反头子们杀了人,开了仓,手里便有了粮食武器,之后接济(买通)了乡亲们,人数骤然能翻个几倍。
  加上这些地方本来就是连年天灾,仓里也不见得有太多余粮,于是用不了几天,吃喝便不足,这时他们就会扫荡周边村镇,从有过抢劫经验的大户官府,到村里乡里的老百姓,该抢抢该杀杀,凑足了吃喝嚼用农具武器后,过上几天浪费的日子,便又向下一个目标抢去。
  而在上一次里被抢的百姓,被杀了女人孩子后,青壮们大多被他们俘虏,打一顿饿几天后,就会老实下来,正好在他们冲击下一个地方时作为先锋开路。
  随着一次次打砸抢下来,这些受害者只要能在第一波攻击中活下来,便自然而然会在接下来的打砸抢中出力,于是他们从受害者摇身一变,也成了加害者,不但在反过来施暴时发泄了心中戾气,抛弃了人性,也顺理成章加入了最初的“义军”。
  就这么不断打砸抢烧,不断制造流民再裹挟流民,这“义军”队伍就越来越大。
  若遇上个厉害的朝廷,雷厉风行的镇压了,那其中一半人或许又能变回良民,若朝廷积弱,这些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流民,便会一路顺着人多粮多之地而去,从席卷一省,到扰乱天下。
  最典型的,便是前明李自成——他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流民潮中慢慢崛起,最终点燃明朝灭亡的火焰。
  扯远了,总之由此可见,只要天灾人祸频繁,造反成本其实不高。
  但是要造反成功,却绝不能是用这种“农民起义”的方式的。
  纵观中国历史,改朝换代可以由起义而始,但绝不会由这些团聚的土匪而终。
  所有能改朝换代成功的人,身边无一不是人才无数。哪怕最土的皇帝朱元璋,他身边尚且有众多名臣良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