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第一名相谢安_第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节 (第1/3页)

━━━━━━━━━━━━━━━━━━━━━━━━━━━━━━━
  本文内容由【青空下的afra】整理,海棠书屋网()转载。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真名士,自风流——乱世第一名相谢安
  作者:刘雅茹
  引子
  如果问中国历史上谁最被文化人推崇,那我肯定一下想起两位来,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谢安。
  从南朝开始,直到明清,随意翻开哪位著名诗人的集子,里面必定会有几首,专门写给谢安。这其中做出贡献最大的,要数李白。仅为谢安,他就写下了至少20首杰作。如果再加上他写给谢安的后人谢灵运,谢脁的,那就更多。摘几句来看看: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
  “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
  (小注:谢安,字安石,跟王安石的名相同。王安石自己也觉得这很有趣,所以在走访了谢安的遗迹之后,他就颇欣慰地写诗说:“我名君字偶相同”。)
  再看看咱们苏学士的: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
  稼轩先生的: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唯消棋局。”
  ……
  那么,谢安的身上到底有什么魔力,以致于让我们一千多年来的文化人们倾心如此?李白对谢安是一生念念不忘,几乎到了崇拜的程度,那么这原因到底在哪里?
  不可否认,当我们心悦诚服地去推崇一个人,首先,我们总是艳羡于他的成功,然后细细思量,却发现,那竟是我们根本无法企及;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他总有着那么一种让我们着迷却又与众不同的神奇特质。于是,我们就渐渐地钦佩他,倾慕他,甚至崇拜他。
  每天品味着历史上这形形色色又浑浑沌沌的人物们,忽然到了谢安这里,不禁惊住:一个人居然可以写出这样完美的人生!他成就了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不世之功,但却又始终保持了一片真性情。从容鱼游于险恶的官场,但那脏水却从来不能溅到他的身上。这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策略??
  谢安隐居了快20年,然后又做了26年的官儿。隐居时,他是一代“风流名士”;作官时,他是一代“风流宰相”。
  “风流”中,他从从容容挫败了权臣桓温的篡位阴谋;
  “风流”中,他潇潇洒洒指挥了淝水之战;
  “风流”中,他为东晋主持了十年大局,国家安定,百姓乐业,竟让那个乱世,出现了一个“小康时期”;
  “风流”中,他功成名遂,却又激流勇退,把个功名权位丢弃得像扔掉了垃圾……
  如果这些还不够完全,那么,他还是一位大书法家,一位琴家,一个诗人。在家族里,他是所有人的精神依赖;在社会上,他是一个时代的偶像巨星。在林泉间,他是名士们的领袖;在朝堂上,他是整个国家的核心……
  ……
  说到这里,的确已足够让我们倾心,仿佛在史上也难寻到第二个如此完美的人……那么,我们不妨先避开眼前这尘世的纷扰,一起回到那个风流的时代,去跟随着谢安的轨迹,说说他的精彩故事,细细品一品——他的人生。
  第一卷 潇洒俊雅的风度
  既然是要说一个人,那么还得按这个老套路,先来说,外貌.
  说谢安的外貌,这个无可争议,一个字,帅!“谢家兰玉真门户”,这句话的确不是瞎说,谢安这一辈里,谢安和他的堂兄谢尚,弟弟谢万,都是风流美男子
  谢安的小儿子谢琰,后来参加了淝水之战,也是从小就“美风姿”,后来谢琰的第三个儿子谢混,长大后“风华江左第一”,是那段时期的江南第一美男。谢混不仅美得无人能及,诗也写得很好,清华大学校名的出处,“寒裳顺兰芷,水木湛清华”,就是他诗里的句子。
  不过,要说谢安,只说“帅”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得说他的风度。
  风神秀彻
  谢安还只有四岁的时候,桓温的老爸桓彝到谢家来做客。这桓彝也是个有名的大名士,桓家后来那么风光的基业,都是从他过江后,慢慢建立起来的。桓大名士到了谢府,一下子就看上了这孩子。古人的眼光,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可能不容易理解,东汉时评论人看“骨相”,魏晋时评论人重“风神”,桓大名士一见四岁的谢安,立刻就喜欢上了,忍不住地赞叹,哎呀,这孩子好啊,“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这个王东海就是王承,也是当时很出名的人物,为官清静,很受百姓爱戴,并且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