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_第1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节 (第2/2页)

事,他的话越多,就越是语重心长。
  ???“我那时冬天去念书,光着脚,没有鞋子,身上穿着件破麻布褂子,连袖子都没有。大冬天,零下几度,就这样去念书。当时教我的数学老师,看我读书认真,穿的又可怜,给了我一件他的旧白衬衣,给了我一双胶鞋。那以后我就每天穿着他的白衬衣上学。就靠这一件衣服一双胶鞋,读完了小学。可惜家里还是穷,上完初中就回家没上了。可就是这样子,我也比你爸爸强多了。我回了家,在村里还算是有文化的,大队让我去做会计,给我算工资。那几年日子苦,大·饥·荒,又是文·革,我帮村干部刷大字,跟篾匠学编筐,跟人家去山里砸石头。过年的时候,我帮人家写对联,去五队学杀猪,学厨子,婚丧嫁娶帮人家做厨。就靠我一个人,把这个家撑了起来,没偷没抢,全靠自己手脚勤快,吃苦耐劳。你婆婆呢,哎,别说她了,她连饭都煮不好。她煮饭难吃,教都教不会,我从来不吃她煮的饭。”
  ???人上了年纪了,就爱喋喋不休。把自己年轻时那点事,反反复复说,旁人听腻了,不免翻白眼,背地里嗤笑。但小孩子却是对什么都好奇的。
  杨鑫在生病。
  她昨天发烧,吃了药,还没退,杨文修看她病的有点重,所以专门背她去乡上卫生所,想让医生给她打针。
  她闭着眼睛,趴在杨文修背上,脸蛋因为持续的高热而通红。
  她听见杨文修说话,只是病的很厉害,没力气答,只是专心听着。
  杨文修知道她在听,说:“所以,人要立志气,有志气才能成事,不要学人家浑浑噩噩。千万不要学你爸爸和你二爸,家里送得起学,不肯好好读书,你看看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里刨食,刨也刨不出钱来,还要问我伸手要钱。我有几个钱能给他们?”
  “爷爷就只有你一个孙子,你要争气。”
  杨文修喘气道:“这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你自己。爷爷这把年纪,能享你的啥福呢?等你长大了,爷爷坟头上的草都一米高了。”
  ?
  杨鑫听了一会,病恹恹地问:“爷爷,浑浑噩噩是什么意思呀?”
  杨文修说:“浑浑噩噩是个成语,就是不努力不上进的意思,成天只知道玩,就跟你爸爸那样。浑浑噩噩,一辈子只能受穷。”
  “爷爷,这个字怎么写的呀?”
  “浑字三点水,一个军人的军,噩字是,算了,噩这个字不好写,等回家了爷爷再教你写。”
  杨文修累的有点受不住了。
  “爷爷,我已经会写浑浑噩噩的浑了。是这样子写的。”
  杨鑫伸了小手,缓缓在杨文修背上划了几笔:“三点水,右边一个军人的军。”
  “爷爷我写的对不对?”
  孩子细细的小手指头戳在背上,戳的杨文修心里暖暖的:“鑫鑫聪明,一教就会写了。”
  ?  杨鑫累了,重新趴在他肩上。
  杨文修说:“你婆婆一辈子可怜,受苦,但是她人不坏,就是懦弱。你不要学她。”
  “你也不要学你爸爸。你爸爸就是个败家子。”
  “你妈,她比你爸、比你婆婆强一些。肯吃苦,也要强,就是扣扣索索的小气,连片菜叶子都要计较,你也不要学她。你要学爷爷。”
  他说:“爷爷有毛病,但再穷也不坑蒙拐骗,再穷也不去偷鸡摸狗。夫妻感情再不好,也不会去外面拈花惹草,做丧皮丢脸的事。你奶奶是没有原则的人。”
  ?
  山村的土路太长了。
  走了半个多小时了,还没有走到一半,杨文修累的脚软。杨鑫听到他喘气的声音,呼哧呼哧,像拉风箱似的。
  第18章 打针
  爷爷的脚步也越来越慢,杨鑫知道他很累。
  她长大了。
  爸爸回家来一抱她,说:“嗬!这么重了!”
  妈妈也说:“是重了,她都三岁多了呢。”
  爸爸说:“再过几年,我就抱不动了。”
  “再过两年就要上学啦。”
  爷爷的喘气声,让她恍恍惚惚想起了熊碧云临终那天夜里的叹息。
  呼哧呼哧。
  疲惫又辛苦,像是背着一座沉重的大山。
  杨鑫抱着他脖子,小声地说:“爷爷……你累了,你把我放下来,让我自己走吧。我自己可以走。”
  杨文修喘着气:“你还在生病呢,爷爷背着你,不怕,爷爷是大人,爷爷不累。”
  杨鑫说:“爸爸说我重了。爷爷有心脏病,不能受累,爷爷让我自己下来走吧。”
  杨文修的确也累的不行了。
  他的心脏病经不住累,便将杨鑫放了下来。
  杨鑫站定了,拉着他的手:“爷爷咱们一起走。”
  杨文修说:“走一会爷爷再背。”
  杨鑫说:“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