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4节 (第2/2页)
,被称为消失的仙湖。 自从罗布泊变成了死亡之地,科考人员也好,探险家也好,盗墓者也好,进入罗布泊的人寥寥无几,他们对罗布泊的印象都是盲人摸象。谁就肯定,在罗布泊某个地方,就没有剩余一片湖水? 另外,突然的暴雨会不会形成临时性湖泊? 我迈开大步就朝那片水走去了。 令狐山突然喊了我一声:“站住!” 我回头看他。 他说:“别去……” 我说:“为什么?” 他说:“那是假的。” 我说:“怎么可能是假的!” 他说:“那是海市蜃楼!” 我一下就不敢走了。 我说过,我最怕沙漠上出现海市蜃楼。 我霍地想起了我以及队友做过的那个相同的梦——四周是沙子,中间是一片水域,有个女子身上披着金色的花朵,朝我招手笑…… 我又朝那片水看了看,太阳在天上热烈地照耀,水上闪烁着刺目的光,看角度,它折射的正是天上那颗太阳的光。如果是海市蜃楼,那就不一定是哪个年代哪个地方的场景了,被大自然录制下来,搬到沙漠上播放,不可能和现实的光线一致。 我说:“我相信他是真的。”然后,我继续朝它走去。 如果那真的是一片水,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不会轻易放弃它。 令狐山一下跳到了我的面前,大声说:“周老大,你醒醒吧!” 他和我离得很近,挡着我,我突然想到了丧胆坡的那个凶咒——互相残杀。 我逼迫自己冷静下来,对他说:“你为什么不让我去看看?” 他显得很着急:“你知道彭加木吗?” 我说:“什么意思?” 他说:“彭加木失踪之前就是去找水……” 这句话像惊雷劈中了我。 简单回顾一下彭加木事件—— 彭加木(1925─1980),广东番禺人。1979年担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 1980年6月5日,彭加木率领考察队,由北向南穿越罗布泊。6月16日下午2点钟,考察队来到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的地方。此时,车上带的汽油和水都耗尽了,可他们还有400公里路程。经讨论,他们决定就地找水。当天下午没找到。晚上,他们决定向当地驻军发电求援。 1980年6月17日上午9点钟,部队回电同意给予援助物资,并要求提供营地坐标。下午1点钟,司机到车里取衣服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里发现一张纸条,正是彭加木留下的,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点30。” 从字迹上看,确定日期的时候,彭加木先写了16,似乎犹豫了一下,最后又改成了17。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个无底之谜,30年无人解开。 从那以后,彭加木再也没回来。 多少年来,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彭加木。彭加木穿着42码翻毛皮鞋,沙子上的脚印清晰可见,他由西朝东走的。搜救队找出了大约5公里,看到了他坐下休息的痕迹,以及他吃过的大白兔奶糖糖纸。又朝前寻找了大约5公里,地面变成了一片死硬的盐碱地,脚印消失了。 由于彭加木当时穿着土色的衣服,直升机也看不到他。从那以后,全国科考人员统一穿戴红色的帽子和衣服,就是吸取了这个教训。 后来,国家在彭加木遇难的地方,竖立了一个高1.05米宽0.7米预先用水泥制成的永久性标志,上面写着:“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同志在此进行科学考察时不幸遇难。” 2007年6月2日,有几个探险爱好者到达哈密大南湖戈壁与罗布泊接壤处,他们拍摄雅丹地貌群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具干尸,疑似彭加木的遗体。 彭加木像是空气一样在罗布泊地区神秘蒸发了,留下后世诸多猜疑,那么27年之后,几位探险者发现的干尸会是彭加木吗? 彭加木,宽额头,身高1.72米。而那具干尸的身高恰恰在1.70米左右,宽额头。 据当年科考队的司机回忆:彭加木穿着白色衬衣,蓝色长裤。而那具干尸穿的正是白色的确良衬衣,蓝色长裤。 彭加木走失前,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但是已经没人记得这块手表的表带是金属的还是皮革的了。而在那具干尸身上,恰恰有一块上海牌手表。 可是,经过专家鉴定,最终确定那具干尸并不是彭加木遗体…… 令狐山见我愣着,继续说:“彭加木身为罗布泊专家,他应该很了解这个地方的危险性,他应该不会走出相对安全的范围,可是他离开营地之后,一直执着地朝前走,我怀疑他跟我们一样,也看到了这片海市蜃楼,受它的诱导,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的陷阱……” 我真的不敢再动了。 我说:“我们回去吧。你不要拔掉沿途的标记,哪天我们带领车队找到这个地方,一起去看看那片水到底存不存在。” 令狐山说:“好。” 我和令狐山走下大坡,看到季风已经把车开到了几公里远的地方。我朝她们使劲挥手。 那辆车缓缓朝我们爬过来了。 差不多半个钟头之后,车才开到我们跟前,竟然是浆汁儿开车,季风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