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3节 (第3/3页)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官场之中没有永远的胜者,也没有永远的败者。 所以即便殷峰已经被逼得深居简出、不再露面,闻守绎依然不会放过他,要等到彻底将他击垮了才能安心。 退朝之后,太监总管翁立善追上韶宁和:“韶大人,请留步。” “翁公公。”韶宁和忙躬身作揖,“请问公公有什么吩咐?” “皇上请您去御书房一叙。”翁立善知道眼前这位年纪轻轻的韶大人已是炙手可热的朝中新贵,先后有御史大夫和丞相大人为他在皇上面前说尽好话,可以料想,此人晋升指日可待。所以在面对韶宁和时,他态度和善而恭敬,不敢有半分怠慢。 韶宁和早已猜到皇上会召见自己,面上却故意露出讶异的神色,躬身道:“有劳公公带路。” 进入御书房时,成帝已换下朝服,正站在窗前逗鸟。 韶宁和朗声行参拜礼。 “免礼吧。”成帝看起来似乎心情不错,笑容可掬地给韶宁和赐座。 韶宁和受宠若惊,连连推辞。 “韶大人您就别客气了,”翁立善在旁提点道,“皇上今儿是有要事相商,恐怕会谈很久,所以……” 韶宁和明白过来,忙道:“那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罢,态度谦恭地在椅子上落座。 成帝命人上了茶,便遣退了闲杂人等,然后在韶宁和对面坐下,一边轻啜茶水,一边问道:“韶爱卿,此去西北边境一年,可有什么收获?” “收获是有的,”韶宁和低眉道,“如果皇上想听,臣愿一一道来。” 成帝示意他但说无妨。 “首先,臣要恭喜皇上,西北军队近年来虽屡遭波折,但好在军心未散、士气未消,进可杀敌、退可保国,依然是我大曜建筑在西北边境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成帝笑着点了点头:“爱卿比起朝中一些文官来,少了一分阿谀,多了一分耿直。所以朕相信,爱卿说的这句话,并非是纯粹讨朕欢心。” 韶宁和脸上却没有丝毫得意之色:“但臣接下来要说的事,却是皇上需要忧虑的问题了。” “哦?”成帝向前倾了倾身,“愿闻其详。” 韶宁和沉声道:“皇上,臣希望,朝廷可以取消对西北军队的各类供给限制。” 年轻的皇帝眉心微蹙,显然,这并不是他所希望听到的谏言。 韶宁和并未因此而退缩,继续道:“西北军队在和驭兽族的战争中大获全胜,从而受了朝廷不少封赏,臣代表西北全军将士,叩谢皇上恩典。 “但臣以为,朝廷不论封赏什么,都不如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来得安定人心。这人心定了,军心也就稳了——皇上,您说是不是?” 成帝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将身子往椅背上靠了靠,陷入了沉思。 第一百四十六章 那一日,君臣二人促膝长谈至深夜。 几日之后,成帝颁下特赦令,取消了对西北军队的粮草与装备供给限制。 一个月之后,成帝擢升韶宁和为太尉主簿,主要负责统筹各地军队的粮草与装备调配,并在太尉告病期间,协助做好各地军队的综合治理事宜。 五月,后宫再度传出丑闻,被打入冷宫的皇后殷红素因不堪深宫寂寞,竟私下与一名侍卫有染,于房中行事时被宫女撞破。 那名侍卫当即逃窜而出,消失无踪;而殷皇后也自觉无颜见人,不待皇帝下令处置,便已自缢身亡。 此变故发生之后,原本便两鬓斑白的太尉殷峰,一夕间越发显得苍老憔悴,缠绵病榻,油尽灯枯。 成帝念太尉功勋在身,免去了对殷红素不贞的责罚,仍以皇后之礼为其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