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节 (第2/2页)
了。”沈安如用力点点头。 她突然揽住付巧言的胳膊,把脸埋进她袖子里:“姐姐,我害怕。” 付巧言摸了摸她乌黑的发髻,没有说话。 沈安如用小到只有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讲:“娘娘似乎最近同淑妃娘娘不很愉快,八皇子都过来两次了,看起来有点吓人。陛下……陛下看着也不像高兴样子。” 她到底是在前头伺候,叶真有心提拔她,见她老实也不算笨,就时时带在身边。 宫里这大大小小的主子,她算是见了个遍。 她说的这些事,付巧言心里稍稍一算便有了谱。 隆庆帝是大越开国以来在位最长也是最仁德的一位皇帝,他广开言听,招贤纳士,肃清朝臣风气,把赋税一减再减,重新修订了大越律,甚至允许女子为官。 大越风气开放,女子地位普遍不低,市井有不入流的吏官,许多都是夫妻俩一同任职。上京的梧桐巷便住满了这样人家,也被百姓称为吏人巷。 而在隆庆初年,大越还不是这样的。 隆庆帝是少年天子,发妻和嫡长子还未等他登基便薨了,他时隔几年才立王婵娟为皇后,那年他都二十三岁,皇长子是宫女所出,五岁夭折。后来现在的贤妃当时的贤嫔生下二皇子,他这才算有个子嗣。 或许是因为元后长子死得太过凄惨,令他终生难以释怀,因此隆庆帝对后宫始终不繁,在位四十二年,也只得十几个儿女,大多都是主位娘娘们生的,还有几位很小便夭折了。 无论怎么说,他即使不算好丈夫,也难得比较体贴了。但凡妃嫔生了皇子或公主,他都要给抬抬位分,孩子养的好能健康长大的,如今都是一宫主位了。 这其中,却有一个例外。 八皇子荣锦棠是宫女所出,原本他母亲生了他便能封到才人,结果温宫人身体不好,生下他没坐完月子就去了,温才人的封号还是皇帝追封的。 那时宫里已经许久没有皇子出生,在位的几位妃子娘娘大多都有自己的骨血,皇帝问了唯一没有亲生子的淑妃,便把八皇子抱养给她并改了记名。 淑妃沈婷是世家大族沈家出身,是隆庆帝元后沈婉的堂妹,八皇子养在她膝下可以说是高攀了。 八皇子刚生的时候上面的哥哥们好多都已长成开府,他母亲早逝,寄养在淑妃膝下,皇帝早就不来淑妃这里,一年到头都想不起来这个年幼的儿子。就算沈家依旧维持着世家大族荣耀,可这跟他八皇子没有一星半点关系,宫里无论哪个皇子都似比他耀眼。 这位八皇子不是很爱说话,也不喜出风头,据说文课平平武课一般。倒是一张脸生得出奇好,小小年纪便身姿挺拔,远远一瞥都能叫人赏心悦目。 宫里人偶尔说起这位八皇子,大多都是说他的长相,旁的什么压根没人关注。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皇后突然看中了他。 要说宫里上有已经开府的王爷们,下有最是得皇帝喜爱的小儿子九皇子,王皇后看中他无非是只有他母亲早亡,母族凋零无亲无故。 淑妃沈婷也不是好惹的,平时不显山不漏水的,到了关键时刻无论王皇后如何说,她愣是没有点一下头。 就连王皇后找皇帝要求这件事,也被皇帝以“胡闹”拒绝了。 虽然这事一时半会儿没成,但八皇子的日子从此便不好过了。 哥哥们冷嘲暗讽处处欺负他不说,王皇后这跟淑妃斗的火热,搞得满宫都鸡飞狗跳,还隔三差五召见他,非要叫他过去陪着“读书”。 这样的日子,别说八皇子荣锦棠自己心里打鼓,就连坤和宫的一众宫女黄门都跟着十分不安。 王皇后没有嫡子,如今非要教养荣锦棠这样生母早亡的,打的什么主意傻子都看得出来。 就是因为目的太明显,才显得尤其张扬,也让坤和宫的宫人害怕到了极点。 别看隆庆帝在百姓里名声极好,但在宫里,近身伺候的人都十分怕他。 他生气起来轻易不会饶人,平日里确实不磋磨宫人,可却也愈发不把他们当人看。 皇帝如今身体眼看要不好,储君一日不定这宫中一日不太平。她们身处皇后宫中,皇后如今这样作,靠她家世背景皇帝动不了她,他们这些宫人就没得人管了。 沈安如确实年纪小,但在宫中这几个月耳听目看,多少明白了这些弯弯绕绕,她胆子不大,心里更是忐忑。 付巧言也是被冯秀莲教导过的,学过这宫里的主子关系,沈安如两句话的功夫她便明白了。 可明白归明白,这事不是她们能决定的。唯一能做的…… 付巧言轻轻拍着沈安如的后背,低声道:“没事,你只管记得干你自己的那份活便是了,除了叶姑姑,其他人吩咐你任何事你都说要请示姑姑便可。” “安如放心,不害怕,我们不会有事的。” 她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只知道少掺和事,便能少惹麻烦。 付巧言安慰了一会儿沈安如,沈安如又偷偷塞了她一块自己攒的糕点,这才依依不舍走了。 这一走,便是四个月未见。 夏去秋来,秋去冬至,转眼便到了年关。 春日里是扫洗处最忙的时候,夏秋两季还算好,最闲的要数冬日了。 一晃大半年过去,付巧言早就习惯了宫中的生活,跨过八月生日,她又长了一岁,个子也蹿高了半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