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9节 (第1/2页)
无论是因为先帝嘱托还是血脉至亲,荣锦棠都不能放任卓文惠死在颍州,哪怕有半分可能,他也想把她救回来。 如果一个泱泱大国连自己的公主都保护不了,又何谈去保护百姓。 卓文惠撑到今天,也正是为了这个。 荣锦棠才刚刚登基,无论如何她都要撑久一点。 “他们还有几个没被抓起来的?”卓文惠轻声问。 青歌哽咽道:“除了厨房的瘸腿老六,其他都已经不知去向。” 卓文惠放在膝上的手紧紧攥紧拳头,她从来没有一刻,这么憎恶过胡尔汗。 “只怕也是找不到了,”卓文惠道,“回头我写了名录,你贴身放好,将来若有机会定要回到大越给他们立衣冠冢。” 青歌低头抹了抹眼泪。 卓文惠主动捧起粥碗:“哭什么,我们可比颍州的百姓们过得好许多,若是我们再哭,百姓们还怎么活下去?” “回头你跟老六交代几句,最迟八月胡尔汗一定会有大动作,”卓文惠轻声道,“今年颍州干旱,大半农田都干枯了,他要攒够过冬的粮食,就必须要去大越抢。” “他们乌鞑人从来不想着自己努力,一门心思想要抢别人的。” 青歌帮她又盛了一碗粥:“小姐多用些,不能咱们自己先倒下不是。” “你说的是。”卓文惠忍着胃疼吃了下去。 青歌伺候在边上,见她这样差点又流出眼泪。 她们家郡主多么聪慧美丽,曾近的她可以在广袤的草原上纵马飞驰,现在却只能被囚在内宅里,整个人都如同枯萎的沙漠海棠,再也不复往昔活泼。 卓文惠好不容易把粥吃下去,叹了口气:“越活越回去了。” 就在此刻,上京,长信宫勤政殿。 明明午夜时分,可勤政殿里灯火通明,六部尚书汇同三省令以及安和殿大学士都守在堂下,静静等着荣锦棠看完军报。 护国将军顾熙尘一身武将劲装,肃穆而立。 自从顾熙然重伤而归,护国将军的官位就落到了他的堂弟身上。 顾家武将出身,家里的男儿从小在军营里摸爬滚打,没一个孬种。现在前线告急,顾熙尘自然要奔扑前线,此刻的他脸上没有丝毫的畏惧。 将军不怕死,士兵早还家。 除了他,还有几位镇国将军和辅国将军在。 因为乌鞑,去岁起军中就增员伍仟骑兵,分由两位镇国将军统帅,这一次全部都要上战场。 荣锦棠终于看完了手中的军报,他把那份折子放回桌上,起身站在那里。 他这一站起,下面的大臣便都摈住呼吸。 “胡尔汗这次要动真格的了,他没有先动溧水,直接在上路祁连山脉与下路汉阳关处派兵,想要兵分两路吞掉溧水。” 胡尔汗这两年来成长不少,已经知道迂回用兵。 下面的大臣一听,全部额头出了汗。 胡尔汗忍了两年,看样子是再也忍不下去了。 “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赵朴之如今依旧是兵部尚书,乌鞑不退,他恐怕就不能致士。 不过老大人心态稳,也很敢说话,他听闻立即出列:“陛下,溧水如今已加修城墙,又有靖王殿下重兵把守,胡尔汗避过溧水是相当聪敏的做法。” “只从溧水方面看,暂时不用太过担忧。” “乌鞑手里没有我们的堪舆图,他们要打仗只能靠武力,却不知还有兵法。可有时候用兵不在多,不在狠,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兵法,并不是纸上说书。” 荣锦棠点点头,叫老大人继续说。 赵朴之看了一辈子兵法书,也背了几十年堪舆图,早就对大越的地形烂熟于心。他叫人展开比原尺寸小了一半的堪舆图卷轴,手指在那比划两下。 “祁连山那里山谷悬崖很多,只有一条路能通往溧水,他们应当派不了骑兵。而下路汉阳关是我们中原早年的边塞要地,后来降归颍州,汉阳关便被废弃了。” 虽然汉阳关废弃不用,但要塞还在。那连绵百里的烽火台耸立在山上,用砖瓦身躯抵挡外族的侵占。 “这里其实骑兵也不好走,但要切记,有一条汉阳道直通颍州。” “只要叫乌鞑占领那里,汉阳就危在旦夕。” 荣锦棠紧紧锁起眉头。 赵朴之眯着眼睛,仔细看那张堪舆图。 “但如果我们在这里设伏,那结局便不一样了。”他在地图上点了几处,顾熙尘立时明白过来。 “老大人好厉害。” 赵朴之没应这话,只是默默看向荣锦棠:“陛下,乌鞑不能再留了。” 他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