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6节 (第1/2页)
“你很厉害。”他赞道。 那伍长根本不听他的,他眼睛红彤彤的,脸上除了黑红的血,似乎还有湿漉漉的泪。 他每一刀砍重胡尔汗的时候,嘴里都要念叨一个名字。 “娘!”他刺中了胡尔汗的右手。 “三娃!”他往后晃了一下,左手早就不知道去了哪里,血注从他的断臂上喷涌而出,把他灰色的军服染成赤色。 他死死盯着胡尔汗,越攻越狠,让他一时间竟无力招架。 胡尔汗征战多日,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呼延亭就在他不远之地,正被大越士兵猛攻,眼睁睁看着他节节败退疲于抵抗,实在也无能为力。 直到那伍长最后声嘶力竭喊了一声,就在胡尔汗呆愣的那一瞬间,他一刀刺中胡尔汗的脖颈。 血如泉涌。 胡尔汗只觉得呼吸困难,数不尽的血沫堵住了他的喉咙,他动了动眼睛,最终一头栽倒在马背上。 临死之前,什么都没能说出口。 他闭上眼睛的一瞬间,仿佛看到那个美丽温柔的红衣女子纵身而下。 文惠,我的阏氏,我的妻子。 刚刚那个伍长,最后喊的便是:“媳妇。” 他的血脉至亲,父母兄弟妻子儿女,皆死于乌鞑铁骑之下,除了战死沙场,没有比这再好的结局了。 这位姓张的伍长最后看了一眼死去的胡尔汗,也跟着滚落到黄土地上,溘然长逝。 便让我们一家团聚,重归喜乐。 戎马一生的胡尔汗,这位天神最爱的长空儿,最终死在了无名士兵之手。 便是机关算尽的呼延亭,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局。 可他也无力更改了。 带着血雨腥风而来的长刀就在眼前,他或许要跟随大汗的脚步,一起重归天神怀抱。 胡尔汗一死,乌鞑大乱。 大越趁乱猛攻,最终在余晖落尽之前结束了这场持续经年的战乱。 血染军服的大越士兵们沐浴着晚霞绚烂多彩的光,终于流着泪抱在一起,痛哭出声。 《越书·中宗本季》记载,隆庆四十二年冬至太初三年冬,乌鞑乱起又平,后中宗扩边疆至西北,领乌鞑连从旧部归越。 史书上薄薄一行字,是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热忱,是公主和亲异族以身殉国的悲凉,是世家子弟领兵在外经重伤不退的坚韧,是帝王亲征终灭乌平乱的勇气。 那一年冬,冰雪封满城。 沈长溪战死沙场。 又一年冬,寒夜冷彻骨。 荣锦棱以身殉国。 再一年冬,梅花开枝头。 卓文惠求死如生。 又到一年杏花微雨,荣锦棠率领十万大军,终把乌鞑铁骑踩在脚下。 那么多年,那么多人,那么些事。 血可流,人可死,国不能破,家终究还是家。 从隆庆四十二年至太初三年,这场仗,总算是落了慕。 这一日起,大越史书中再无乌鞑之名,只剩乌从部族。 也不知天神在上,是笑还是泪。 第156章 正文完 大军凯旋而归那日, 付巧言就在朱雀门楼上等。 她凝眸展望远方, 穿着当初送他离京的那身正红大衫, 头上的金冠闪着炫目多彩的朝华。 明明还未至双十年华,却独有一身威仪气派。 付巧言眉目姝丽, 黛眉横扫,星眸璀璨,唇间一点朱砂色,端是仙人天成。 几位知道内情的阁老都私下里叹过,宸皇贵妃虽不是世家大族出身,却颇有几分太后年轻时的风采。 这位年轻的宸皇贵妃娘娘能在宫变时挺身而出,独自一人引靖王出宫,实在很有魄力。 今日来的人不少, 顾红缨和荣静柔也一并到场,都焦急地等在那里。 在另一旁驻足而立的是面色苍白的太后和淑太贵妃。 付巧言回眸, 担忧地望着太后:“娘娘,要坐下歇歇否?” 太后摇头,没有讲话。 付巧言只敢在心里叹气。 太后自打得知护国公主的死讯就一直无法开怀, 哪怕她和淑太贵妃一起劝说几日,也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