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节 (第2/3页)
握住了他的手,软语温言的戏谑道:“你堂堂一个大男人,如何插手女子之间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只管放心好了,我自己能应付得来的。” 宁王一怔,戾气顿时飞去了爪哇国,不见了踪影。他唇角轻勾,凑到她耳边低声道:“我的王妃最厉害了,什么都不必我担心。” 明珠有些不好意的推了推他,道:“没想到堂堂王爷还这样花言巧语的。” “冤枉呀,本王只在王妃面前说这些。” “油嘴滑舌。” 不知不觉间,二人已五指交缠,难舍难离,牵着的双手直到下车之后仍旧没有松开。 “宁王及宁妃觐见——” 宁王理了理明珠的鬓发,明珠正了正宁王腰带上的佩玉,二人相视一笑。宫人们不约而同的露出了惊慕的表情,阳光碎金一般的洒在宁王夫妇的脸上,身上,其人如玉,美如画卷。 青雪看着那画面,忽然从心底涌上来一种感觉:原来他们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途中也曾和形色各异之人有过交集,却都不过是为了要遇见彼此而已。 青雪下意识的摸了摸袖子,里面是她新做好想要送与那人的荷包,唇边不由得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 她和苏槐也已经好久未见了。 “都起来吧。” 紫宸殿中,皇帝端坐在御座之上,低头仔细将明珠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看你们小夫妻俩和睦的样子,朕着实欣慰。” 宁王嬉皮笑脸的道:“臣能够如愿娶到到心宜之人,说到底,还要多亏陛下成全。” 皇帝莞尔:“皇弟转眼间就这么大了,看着你成家立业,也算是了了先帝的心愿。等朕将来见了先帝,也好有个交代了。”他说到这里,意味深长的叹息了一声,眼神中似在缅怀着什么。 这一生“皇弟”令明珠不禁想到了宁王真正的身份,心下忽然一紧。皇帝这一番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也觉得当年灭了朱氏全族太过残忍了吗?或者说,他曾向先帝承诺过什么。如此想来,倒也不难想象他在朱贵妃去世后仍保住了她儿子的性命,令其免于太后的毒手,甚至还过继给了没有生下嫡子的老宁王,保留了他的荣耀和地位。 想到这里,明珠不由得对这位帝王产生了一丝好感。无论是承诺于人也好,或是他本就心胸宽大,爱护手足,宁王能活到今日,宁王府能容下他这一条性命,都不得不说是出自这位皇帝的授意。老宁王其实并非只有萧遥这一个儿子,王府中尚有两名庶子和一个女儿,年纪都比他小,应该是在他过继之后才诞下的,王府后宅之波涛汹涌不必细说。如今她已嫁了过来,却并未见到三人,据说宁王的妹妹永华郡主身体孱弱,如今在皇家的一座寺庙中带发清修,连兄长成亲也丝毫没有回来的意思;两个弟弟一个少小夭亡,一个远在边陲做副将,整个宁王府就只剩下现任的宁王萧遥一人。能活到今日地步,宁王的手段固然重要,然而皇帝的态度也同样重要。 皇帝满意的道:“皇家的子息从先帝时起就单薄,宁王一脉需要人来传承,多子多福气,你们夫妻二人也要多多为皇家开枝散叶才是。人选若难以决定,朕可帮你们,不必为难。” 此话如一记重锥般刺向了明珠的心窝,刚刚聚起的对皇帝的好感瞬间减弱了下去。说来说去,他们还是没有办法摆脱皇室夫妻的宿命,那就是权利平衡的游戏,完全没有办法自己做主。 其实细想来也是,别说是皇家,就算是已经成为高家名正言顺家主的父亲,如今都没有办法完全摆脱祖母的控制,更别说是对宁王有再造之恩的皇帝亲口发了话,不管是吕文意还是张文意,都不得不娶了。 金口玉言一出,断无更改的道理。 明珠暗暗深吸了一口气,忽然感觉自己的手被身旁之人紧紧握住了,只听宁王笑道:“臣弟这一世只求逍遥自在,饮遍世间美酒,看遍繁华美景,一切便足够了。可陛下却不愿放臣自由,害得臣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哪里做不好,连头发都白了几根,不信您瞧瞧。” 说着,他用另一只手指了指别了玉冠的发顶,明珠偷瞄了一眼,哪里看得清有没有什么白头发。 皇帝笑道:“你这是怪朕使唤你了?” “非也。臣一年之中几乎有大半时间不在府中,若是娶回家一大堆美人,恐怕个个都要心存埋怨了。我连对王妃都觉得愧疚不过来呢,更遑论其他女子?到时候若是哪位妾侍想不开,向宫里的娘娘或者太后抱怨,恐怕臣的王府和后宫就都不安宁了。想当年,臣的母妃曾患过时疾,臣在床前侍药的时候也曾明白了一些道理。有些药也许能解一时之疾,但是一旦用上了,就再也无法脱离,反而会后患无穷。一切还请陛下三思。” 皇帝沉吟了片刻,不去看宁王,反而扫了一眼明珠。这一眼很犀利,看得明珠头皮发麻,心底发凉,忙低下了头去。 她不由得回握住牵着自己的大手,温暖源源不断的从那只手的掌心传来,她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那宁王妃怎么看。”皇帝突然将问题抛给了她。 明珠一凛,挺直了腰板,回答道:“臣妾一切都听王爷的。只要王爷愿意,臣妾就愿意;若王爷不愿,臣妾就不愿。王爷从来都对臣妾十分尊重,而臣妾也绝不愿违拗王爷的意思。王爷所想便是臣妾所想,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