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明月照宋城_第七十章闲话经年(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章闲话经年(上) (第2/3页)

家郎君说了,那胡二郎原也是个有志气的,可惜竟摊上了这么一个娘子,真是……”
  嫤娘心中一动,问道:“我恍惚听说,胡家人先前给夏碧娘穿小鞋,说,说什么碧娘要为祖翁守孝,所以后来,她们成亲的那天晚上,反倒是胡二郎和一个妾侍……”
  她到底是未出阁的小娘子,既对这个有些好奇,又有着深深的羞耻感。
  婠娘道:“这事儿我也听说了,那个妾侍,确实是华昌候夫人内兄的庶女,只是胡二郎对那小妾并不热络,倒是对夏碧娘体贴入微。不是我说……胡二郎也就是输在出身上。但英雄不问出处,仔细说来,就是官家,其实也……”
  说到这儿,婠娘就打止了,含含糊糊地说道:“就算有个小妾在,那胡二郎不也没理会?碧娘占着正室的位置在,想要拿捏妾侍,还不是手到擒来!依我说,她就该和和美美与胡二郎过日子,可她这样成天的闹,也不知哪一天冷了胡二郎的心……”
  这真是……天做孽,犹可活;天做孽,不可活。
  可姐妹几个都这么想着,却没有一个人敢把这话说出来。
  接下来,婠娘突然又笑道:“……要说起来,最近的事儿可真多!三婶那边,新近给我们添了个小兄弟,你们可知道?”
  “知道!”
  “知道知道!”
  嫤娘和茜娘先后说道。
  说来也怪,夏三夫人还在府里的时候,是个神憎鬼厌的人物;可一被分出去当家作主母了,似乎就在一夜之世人情世故全然通晓了。
  她家的小妾嫣红前几天生个了儿子,夏三夫人便恭恭敬敬地过来这边府里,求夏老安人赐了个乳名儿叫健郎,大名就从了夏承皎夏承皓的承字辈儿,叫做夏承皖。
  老安人见她懂礼,就封了个一百两银子的封给她;夏大夫人和夏二夫人见了,也各随了五十两……夏三夫人心知肚明,这是老安人拿着名目补贴自己呢,就哭着骂自己以前不懂事不是人……痛骂了自己一大通。
  既然连家中长辈都备了贺礼庆祝健郎的出生,只在孝中不能给他大办满月宴;嫤娘和茜娘两个就连夜赶制了几套好料子的娃娃衣裳出来,又各赠了银项圈手环之类的,也跟着长辈们的礼物一齐送了过去。
  不出半天,夏三夫人又让前去送礼的婆子捎了一大筐子的瓜果蔬菜回来。
  姐妹三个聊起夏三夫人来,嫤娘轻声说道:“……我真心觉得,若是没有三叔,恐怕三婶子带着小兄弟在乡下过得还好些!真是祈求官府万万不要这样轻易就把他放出来。”
  原来夏三老爷因为通匪,被开封府派人拿去问话,至今已经在牢里关了一个多月……只因夏三老爷迟迟说不清那要犯的下落,是以开封府也不肯放人。
  后来还是夏二老爷四处托人说了情,开封府才答应让夏三夫人每天派人送一顿饭去牢里。
  姐妹几个讲完了夏家三房的事儿,婠娘又故作神秘地和嫤娘说道:“哎,你知道么?王七要和诗诗和离了……”
  嫤娘和茜娘一愣。
  细细想了一番,嫤娘这才恍惚记起先前母亲说过,说姨母进宫请了旨,把王家三房也分家分了出去……只因侍女诗诗原本为王七未婚先孕,先是落了一胎,结果不过只过两三个月,就又怀上了一胎;后来分家以后,王七的母亲因寡居多年膝下只有一个儿子,不免对诗诗腹中的孩子十分看重,索性闹着王审琦,为给诗诗脱了籍,买了个良民的身份,然后就让王承僎和诗诗成了亲。
  只因王承僎年岁与自己一般大,所以嫤娘总是不相信他已经成亲了……也觉得这是件很荒谬的事,所以从不敢相信,直到这时突然听到婠娘说起,说王承僎和诗诗要和离,实在令她十分错愕。
  婠娘说道:“诗诗已经生了……大约是前头落胎的那一次,身子骨还没养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