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兵穿越之大宋亲王_第6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节 (第1/5页)

金军一路撤退,一路烧杀抢掠,大宋子民尸横遍野,惨不忍睹。陆路北上速度慢,金军兀术大帅决定走水路,命人在沿岸布防,又派出大军部队到处抢·劫、搜集船只,搜集到了大军所需的船只后,金军赶紧登船扬帆,浩浩荡荡的逆流而上。
  听闻兀术乘船归来,驻守镇江的宋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及其夫人梁氏,亲帅一直游弋在长江之上的八千水师兵卒赶来拦截!建炎四年三月,当完颜宗弼的船队北撤到镇江时,韩世忠早已率大批战船在那里等候。
  兀术先是到金山龙王庙察看地形,险些被韩世忠的伏兵所俘。在战斗中,金兵的船小,又不习水战,无法同韩世忠相抗。
  水上作战比的不是凭借人多人少,而是船只性能与战士的水性!水师的战船却都是些楼船,上面配置着投掷火器和很多转轮,与兀术所帅的渔船战队比起来,战斗力更强。
  火焰飞射,兀术的船只纷纷着火爆炸,金军损失极大,兀术叫苦不迭。为了活命,兀术很没面子的给韩世忠去信一封,信中所说的是将北撤所得财物尽数奉上,只求一条生路!整整被堵了四十八天,金军陷入绝境,此时的无数不仅仅是派人向韩世忠表示愿放弃所抢掠的财物,而且还赠送自己的名马。
  为了换得一条退路,兀术都学习了赵构那副求饶的嘴脸。不过对于兀术学习赵构的哀求之法,韩世忠理也不理。兀术的请求遭到韩世忠严厉拒绝。
  韩世忠直接将兀术那号称十万人其实历次征战已经所剩不足八万人地渔船战队,堵死在建康城外七十里处的死港黄天荡。水上的渔船被撞沉近百只,金兵死伤惨重。
  韩世忠的娘子梁红玉亲擂战鼓助阵,韩世忠率军奋勇杀敌,兀术惨败。
  金兵在黄天荡被围困达四十八天后,金兵终于在附近找到了个来帮助金军的激ā细告诉完颜宗弼,说只要挖开已堙塞的老鹳河故道,就可以通秦淮河。完颜宗弼令金军连夜挖掘,苦熬十余日才挖通了旧河於道,他们整整挖通了五十里的老鹳河故道,逃进了秦淮河,这才避过一难逃进了建康城!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天荡之役。这次战役,宋军虽未获全胜,但韩世忠以八千人的队伍,围困住号称十万大军的金军,扭转了南宋赵构政权一味投降逃窜的颓势,给众南宋军民打了一记强心剂。
  完颜宗弼从黄天荡逃回建康,又在建康大肆抢掠并纵火烧城。金兵把抢掠的财物集中到,拥挤着无数装载抢掠物品的船只。金兵火烧建康府,准备从静安镇渡江北返。
  金兵焚掠建康府时,原建康通判钱需,在建康失陷后拒不降金,在静安镇附近联合抗金的义军、乡兵,坚持抵抗。此时韩世忠尾随杀来,出击金兵,通判钱需率领乡兵从敌后杀出,紧密配合。在两军攻下,金兵大败。金兵损失惨重。宋军缴获金兵马甲一百多副,弓箭刀旗金鼓等无数。
  由于完颜昌派兵前来接应,完颜昌的金军又驾小船以火箭烧毁韩世忠从镇江赶到建康江面截击金兵的楼船战船,这才得以向北撤退。金兵败退,韩世忠与钱需进驻建康府,收复了建康。
  到此,历时近十个多月的大战算是告一段落,双方共计投入兵力五十余万,打得江南一地尸横遍野,军士伤亡近十万,死伤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大部分都是金兵撤退时屠杀的。
  大战结束,听到金军撤退的皇帝赵榛,就悄没声息的从温州港回来回来了,直到赶回越州才宣告天下。此时,韩世忠与张俊等将,将对建康城内的金兵防御安排妥当,立即带着人南下越州,面见皇上。
  赵构在越州,感觉越州这个地方不错,打算在此长久的呆下去。升越州为绍兴府,作为南宋政 妇的临时所在地。而且做出明年改元绍兴的意思,取绍祚中兴之意。
  而后,赵构又是大赏群臣,命张俊任浙西路江东路制置使,诸将并受节度。其他诸将如韩世忠、刘光世等人皆有任命,各自率军北上建康。
  时空转移,就在几个月前,南线金军四处南下搜山检海追捕赵构之时,赵榛也对金军占据的河中府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与此同时,岳飞中军亲卫军、背嵬军三支军、胜捷军三支军、神勇军三支军四部大军齐聚洪洞城。
  岳飞立刻任命背嵬军统制张宪手下一部当先锋,先行逼近平阳府打探情况作为先锋,其余人马随后跟上。
  张宪亲自带领岳真率背嵬军第一军在平阳府城北三十里处,与金都统完颜阇母派出迎敌的四千金兵遭遇。张宪手提钢枪,一马当先当机立断率军首先发起攻击。背嵬军大多都是原北宋西北军出身,再加上赵榛那特殊的训练方法。
  现在的背嵬军个个好汉,一干将领奋勇争先,士卒拼命。一场大战他们五千人马竟然把四千金兵杀的狼狈逃窜。金军死伤两千余人,横尸遍野。
  很快,信王军数路人马五万大军,齐齐逼近平阳府。而这时,赵榛集中一万亲卫军与三万禁卫军,共计四万兵力使用信王军新式火炮,攻打河中府府城。
  河中府府城城墙在一个时辰之间就被新式火炮轰塌了城墙,金都统完颜阇母仓皇而逃,逃到临晋,又逃到兵力相对众多的绛州。
  而平阳府的军队兵力不足,所以也南撤到绛州去了。岳飞与张宪等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在平阳府内留下背嵬军驻守,其余各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