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凡尘的神迹 (第15/15页)
刻在坚硬的黑石头上……”透过他的描述,我们似乎看到了灯塔的雄姿。 ◎世界奇迹之七 在亚历山大灯塔落成之后,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一流高层建筑,其建筑技法与成就都堪称奇迹。但是在众多光环之下,灯塔的命运却充满坎坷,多次强烈地震让它的灯火室遭到破坏,在1100年时更因地震破坏而仅存了塔基,彻底失去了导航作用,变成了一座瞭望台。此后不久,在塔基之上一座清真寺拔地而起,而随后的百余年间地震又摧毁了清真寺,这座屹立了1600多年的宏伟灯塔,终究抵不过大自然的威力,彻底成了一堆卵石。 15世纪,国王马努路克苏丹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保卫海岸线,在亚历山大灯塔原址修建了一座城堡,并将其命名为马努路克苏丹城堡,后又被称为卡贝特城堡。建造城堡的材料多为灯塔坍塌后的石块。当埃及许多城堡都消失在地震和战火之中,这座城堡却一直留存于世,人们相信是灯塔之神保佑了它。 现在,虽然灯塔已经成为历史,但人们从未忘记它。早在公元前224年由科学家斐罗撰写的《世界七大奇迹》中,就将它列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物第七名。虽然吉萨大金字塔名列榜首,但在2000年前,灯塔的名气远远超过了金字塔,是当时人们心中最雄伟、神奇的代表。在某种意义上,亚历山大灯塔促成了亚历山大城的崛起。虽然现在看不到它,但只要闭上眼睛,似乎就可以感受到灯塔顶上那熊熊火光反射出的光芒,照耀着地中海的海浪,也照耀着每一个古老的奇迹。 17世纪文学作品中的亚历山大灯塔 世人已经无法知道亚历山大灯塔到底有多么宏伟,只能揣测它可能是什么模样,并用画笔将其还原,图为18世纪画家所绘的亚历山大灯塔。 圣山西奈山 在连接非洲和亚洲的位置,有一个三角形的半岛,它位于非洲和亚洲的交界处,是亚洲的最西端,好像一个嵌入两块大陆之间的楔子,这就是西奈半岛。这座半岛是埃及的领土,从苏伊士运河北端的福阿德港到邻近巴勒斯坦加沙的边陲重镇拉法一线,是西奈半岛的底部,它分别濒临亚克巴湾和苏伊士湾的东西两条海岸线,向南直入红海,自古以来都是兵家重地。 ◎西奈半岛 数千年来,西奈半岛都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两大洲,更联系着人类与天主上帝。和所有桥梁一样,它也是战略要地,从人类出现战争之日起,西奈半岛就始终有军队踏过,有驾着马车的埃及法老,也有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有伊斯兰教的征服者,也有他们的死敌欧洲十字军,甚至还包括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和英国人。这座岛屿如此神奇,为先知、朝圣者以及货品和思想的交换提供了通途。 根据《圣经》记载,摩西就是在西奈受命于现身在燃烧荆棘丛中的上帝,带领着子民在这片沙漠中游走了40年。耶稣年幼时为了躲避希律王的暴行,也和家人逃入西奈。而早期的基督徒从罗马迫害者手中逃出,也是藏在西奈半岛的群山之中,修建了第一批修道所。 俯瞰西奈山上的圣凯瑟琳修道院 在西奈山脚下,摩西领受《十诫》(《出埃及记》第20章,《申命记》第5章)的地方,坐落着迄今仍然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基督教修道院——圣凯瑟琳修道院,它是西奈宗教中心。修道院四周群山环绕,山体都是粉红色,好像被高空的烈风吹红了脸。长方形的教堂和图书馆之间,顶部有新月标志的清真寺建筑就是穆罕默德在7世纪避难西奈时停留的修道院。数千年来修道士与贝都因人既充满矛盾又共同生活,虔诚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充满了令人惊异的和谐,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对作为圣山的西奈山共同抱有敬畏之情。 ◎基督教圣山 西奈山又名摩西山,是基督教圣山,位于西奈半岛中部,海拔2285米。对于基督教信徒来说是一个神圣又庄严的地方,除了神庙和修道院,还有美妙的风景,许多圣徒来到这里效仿摩西参拜日出,借以磨炼自己的意志。 前往西奈山朝圣的传统起源于公元6世纪,信徒们从凌晨时分从红海度假胜地海布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抵达山脚下的圣凯瑟琳修道院,开始攀登圣山。西奈山的道路蜿蜒而上,修建于19世纪的山路一共有8千米,2750级台阶。登到山顶之后,信徒们朝拜圣殿,观赏日出,然后下山。在下山的中途,圣艾利耶礼拜堂屹立在那里,守护着每一个前来朝圣的人。 让信徒们对西奈山充满崇敬的另一个原因,还有“西奈山抄本”。这是全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完整版《圣经》,在大约公元331年用漂亮的希腊文书写在上等的羊皮纸上。1844年,德国学者在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的废纸堆里发现了残存的800多页抄本,但由于历史原因,“西奈山抄本”《圣经》散落在全球各地,后来在大英图书馆的努力下,将分散在埃及、英国和俄罗斯的抄本修复拼接在一起,并将它的电子版上传到网上,供全世界研究者免费使用。这份抄本犹如一把钥匙,让现代人更加了解早期基督教的发展史,以及《圣经》代代传承的第一手资料。 摩西雕像。传说中,西奈山是摩西受戒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