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红颜_第六章与君初相识,尤如故人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与君初相识,尤如故人归 (第1/2页)

桑榆的学生大都来自本区六个乡镇,最远的乡距离学校五十公里。不通车,通船的地方也很少,学生回家大都采用步行。来回近一百公里的山路,还得背着粮食,所以回家一趟路上就得花费二十来小时。有鉴于此,学校放假不放小周,放大周。即每月放假两次,一次放假三天。
  学校食堂只为学生提供蒸饭业务。学生预先将盛在盅里的自己要蒸的米、土豆、红苕、豆类淘洗干净了,按规定时间摆放在食堂规定的地方。如果错过时间,不好意思,就只好饿一顿了。上午十点半,下午四点前后,由伙食团工作人员(大多为女性、长舌)把盅子往锅炉里集中转移。每放满一层后,拿着大瓢往盅里集中注水。注完水再放一层盅,再注水……如此一来,上层的盅底就紧挨下层的水面,由于盅底先前在伙食团肮脏的不时被伙食团工人踩踏的案板上摆过,蒸熟的食物上层就常常是一层泥垢,吃在嘴里沙沙作响。这倒也罢了,关键是盅子由案板上向锅炉转移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我曾多次目睹那场景:那些食堂长舌往往一边转移、一边大声饶舌,往盅里沾点口水就不必说了,她们用黑黑的手指从上面抓下,四五个盅一起转移,一旦发生倾斜,就把学生盅里的粮食洒在了地上。学生下了课,饥肠辘辘而来,发现盅里饭的数量大打折扣,与期望值相去甚远,或是稀得可怜,便愤愤然地骂上几句,心里承受力差的或哭上一场,然后无可奈何地选择饿肚。当然,因拥挤而撞翻了人家的饭盅,或是去晚了饭盅被没素质的人误领或是偷去都是常有的事。总之,伙食团吃饭的时候,经常能在那里发现因这样那样原因吃不上饭而痛哭的学生。
  按规定,食堂每餐为学生提供一样素菜,或是土豆、或是豆芽(凉拌的)。每顿一大盆,五分钱一份,一份一小勺(勺子还得按规矩抖上两抖),先来后到,来晚了卖完了,就只好吃白饭,下顿请早!至于传说中的荤菜,食堂是鲜为学生提供的,周围根本没买菜的地方,哪里荤得起来?桑榆镇三天一赶集,再说了,食堂人员也忙不过来,据他们说,就每天这蒸饭供开水业务,加上两三桌教职工用餐,已够她们忙碌了。
  教职工有吃食堂者,一律实行合餐制,凭自购餐票入场,每餐三毛。八人一桌,一般每桌五菜一汤。哪五菜?先说土豆,这是每餐必有的。伙食团那阴深深的贮藏室里,一大堆严重发芽的土豆。刚到之时,我不知天高地厚,曾和刨土豆皮的人员力争,说发芽土豆有毒,不能吃,引来一阵哄笑,人家的回答分两个层面:一、不吃土豆,吃什么?二、有毒?我们这些年都这么吃过来的,怎不见毒死?结论是:傅心仪是日子过好了,娇气!伙食团那负责刨土豆皮的妇女,是一接班工人。在学校刨土豆皮多年,动作那娴熟!那发芽的发青的惨不忍睹不成个模样的土豆,一到了她手里,三下两下,那芽就没了踪影。一会儿功夫,就是一大盆。而且因为用力方面的技巧掌握得好,浪费很少。这人不仅手好使,嘴也好使,说话频率又快,在学校一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