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节 (第1/3页)
眼见没人说话,李丰收又道:“下面再问一遍啊。” “族里,现在32户,除了满囤,其他的31户,有不要姜的吗?” 当然没有人不要,毕竟十斤姜,比市面上便宜六十文,二斤肉呢。 李丰收停了一刻,见没人出声,便即笑道:“既然都要,那就一户十斤。傍晚带钱来我家买姜。” 当下又有人有意见了。高声问道:“族长,那剩下的十斤姜呢?” 李丰收笑道:“我做主给满仓。” “有问题吗?” 当然没问题,李满囤他爹李高地现跟李满仓住,族长多给李满仓十斤姜,是天经地义。 对于自己也要掏钱买姜,李满园颇为气愤:大哥都那样剩钱了,结果还跟自己要十斤姜钱。 真是越有钱越抠! 对于李满园的抱怨,李满仓装听不见,心里确是明白:经过分家一事,他们和大哥之间,就只剩同宗这点香火情了。他爹不来,想必也是想到这一点,心里难过吧! 李丰收简洁地告诉李满囤,500斤姜,李氏一族,留下320斤,剩下180斤给村里9个里长和里甲。 对于这个分配方案,李满囤没啥意见。他把准备好的姜搬到李丰收赶来的牛车上,一同送到他家去。 李满囤家离李氏族人的聚集地太远,族人过来不方便,反倒是李丰收家便宜。 送完姜,李满囤便继续回家干活。 傍晚的时候,李丰收便送来了九吊加五串的姜钱,这500斤姜,竟是一天就卖完了。 拿到钱,李满囤一点没推让,照数全收了,于是李丰收也没出声,只是在心里替李高地可惜,但终也知道,人心不似烂泥,糊了,还能重抹。有些事,只要发生,就再也回不去了。 王氏私心里觉得李满囤把姜卖便宜了,500斤足便宜了3吊钱呢,但她一向不多嘴,所以也只是心里嘀咕两声罢了。 第49章 砖砌下水道 余庄头听说李满囤要借牛, 当即就笑了:“老爷, 咱庄里有的是闲人。” “这世上哪有小人闲着,老爷干活的理?” 李满囤一想也是, 便即就由着余庄头叫了庄子里养牛的潘安驾着牛车同他回村犁地。 有了牛,两亩水田,不过一天就犁好了。 9月12、13两日, 潘安帮李满囤挖了两天的红薯,然后又用牛车把1000来斤红薯分趟拉回了宅子。 9月14日,潘安又驾着牛把李满囤家的两亩旱地也都耕了。 活早早干完,李满囤自是高兴。他想着潘安与他忙活了四天––虽说潘安是他的庄仆,与他忙活是应该的, 但因想着潘安不来帮忙,在家摘黄花, 还能得钱, 便即就照着村里短工的行情,给了潘安四天的工钱200文。 潘安推辞不过收了, 结果余庄头连夜又送回了120文。 “老爷, ”余庄头如此说:“潘安给老爷出工,是天经地义。” “老爷仁心,给潘安赏钱。” “却是给多了,潘安可不能收。” “老爷请想,小人们给老爷干活,结果老爷出的钱和外面请人一样……” 虽然余庄头只说了半截话,李满囤却是明白了, 当即笑道:“你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了。” 庄仆给主人干活,不好谈工钱,只能是赏钱。若赏钱给得太多,风声传出去,以后主人再外请短工,就难办了。 毕竟,普通百姓也是有自尊的,并不愿意被人当庄仆一般看待的。 所以,此番余庄头提醒确是为主家考虑。 送走余庄头,李满囤把钱交给王氏,嘱咐道:“往后,庄人来干活,工钱你就照一般的四成给。” “倒是饭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