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_第4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节 (第2/3页)

给多整点肉罢了。”
  庄子去了几次,李满囤也瞧到了庄仆日子的艰难。李满囤原身就是苦过来的,且现今自家日子委实好过,于是,李满囤就不肯多占庄仆们的便宜。
  王氏听说工钱只给四成,不由得喜出望外,先前备饭的不满立刻一扫而空。
  往后,王氏边收钱边想:家里做不完的活计倒是使庄人来做合算。一则,工钱便宜,二则活计做得精心。不然,活计找族人做,若做得不好,碍于情面,工钱照给、不能批评不说,还得矮着身子配笑脸,反还似欠了对方的情一样,让人如鲠在喉。
  水旱四亩地,李满囤准备种三亩小麦,半亩油菜,半亩蚕豆。
  现在的李满囤不缺粮食,所以他决定种点日常吃用的东西,比如给红枣磨牙的蚕豆,以及可以用来点灯,灯很亮的菜籽油。
  耕地是李满囤的活,播种则是王氏的工作。
  所以,对于李满囤而言,9月14日他就完成了这年秋收秋耕的大头。
  李满囤有一个庄子的消息随着李氏一族生姜的配买,飞快地传遍了全村。而连着几天,潘安每天按时来给李满囤干活,地里干活的人确实都听到了潘安恭敬地称呼李满囤“老爷。”
  至此,村人方完全相信李满囤不止有地,还买了人。
  李满园羡慕死李满囤不用自己干活了。
  分家以后,李满园受够了每日里家中挑水劈柴的活计—分家前,这两样活计李满园虽然也做,但大头还是两个哥哥。分家后,柴房和水缸分开,李满园若敢哪天偷一点懒,想不挑水或不劈柴,那么一家人立刻就吃不上饭。
  而雪上加霜的是,他媳妇钱氏出嫁前是家中幺女,其人也不似大房、二房的两个嫂子会持家。
  就拿用水来说吧。家里两个嫂子,哪一个洗米洗菜洗衣洗碗洗猪草,不是提下河去洗?
  偏钱氏娇养,一应的米、菜、锅、碗以及衣裳,都搁家里用水缸的水洗。
  如果只是在家里洗也就罢了,偏用水还大手大脚,不知节约。她做一次饭就要半桶水,洗一次衣裳更要半缸水。
  一口缸,不过装两桶水。如何能禁得住钱氏如此花费?将水缸里的水用完后,钱氏就使他出门去挑水,全然不顾农忙时节,他地里的活计有多重。
  钱氏一点也不知道心疼他。
  幸而,家里还有他娘在。他娘于氏看不过眼,狠骂了钱氏一顿后,钱氏才算消停下来,肯似两个嫂子一样下河洗刷。不然,他每天啥事都不用做,每天只挑水都挑不完呢!
  好容易挨过了农忙,现在又要上山摘枸杞。
  当然,比起地里的活计,还是摘枸杞轻松自在。
  如果,李满园想,他也买个人,然后把地里的活计和家中的挑水、劈柴都分给这个人做,他自己家常就只管摘摘枸杞,然后进城卖卖,再顺带四处逛逛,这日子得多美?
  于是李满园便也动了买人的心思。
  借着进城卖枸杞的机会,李满园开始打听买人的事。
  九月十五,李满囤一早就去了城里买肉,然后按约去北门接了崔师傅同他徒弟来家掏井。
  掏井,和打井一样,也是崔师傅脱了衣服下到井里,把井底的淤泥一勺勺地挖到桶里,然后由井架上的辘轳搅上来,倒掉。
  崔师傅留在地面的徒弟则开始架锅煮糯米。
  等糯米煮好,崔师傅方上了井,然后便即指挥徒弟和泥。
  等泥活好,崔师傅又下井继续挖掉刚渗出来的泥水,然后方慢慢的开始拿砖重砌井壁,重凿脚窝。
  不过一个上午,崔师傅就砌好了井壁。
  午饭后,崔师傅又修井台和井栏。等一切都弄好后,崔师傅眼见糯米汁和砖还有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